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

夏天也會失溫?收好這份預防“失溫”指南,一起安全跑馬!

科小二
浙江省科普聯(lián)合會官方科普號,讓科普更靠譜。
收藏

您知道嗎,即便不是零下酷寒的惡劣環(huán)境也可能導致人體失溫,進而危及生命?

如果您是馬拉松愛好者,請收好這份預防“失溫”指南,讓我們一起警惕“運動失溫”這一潛在的危險。

馬拉松的終點不是完賽,而是安全回家。

圖1 人體體溫調(diào)節(jié)機制示意圖(圖源網(wǎng)絡)

由失溫導致的悲劇

2024年5月19日晚至20日凌晨,在江西萍鄉(xiāng)武功山風景區(qū),一名1997年出生的女子在與同伴進行非景區(qū)開發(fā)的戶外穿越線路時不幸身亡。據(jù)后續(xù)了解,該女子缺乏足夠的戶外登山經(jīng)驗,盡管當天她穿著沖鋒衣,但是碰到山上天氣惡劣,有大風和降雨等狀況,能見度極低,最終導致失溫,不幸遇難。

不僅僅是業(yè)余選手,馬拉松專業(yè)選手也同樣面臨失溫風險,2021年5月22日,甘肅白銀市景泰縣舉辦的黃河石林山地馬拉松百公里越野賽遭遇極端天氣,導致21名參賽人員遇難。參賽者在遭遇極端天氣時,由于運動,身體還比較熱,很快出現(xiàn)了手腳冰涼、麻木甚至意識模糊的癥狀,有參賽者事后表示從手腳麻木到失去意識只用了4分鐘時間。這些失溫悲劇深刻地揭示了在極端天氣下,即便是經(jīng)驗豐富的跑者也可能面臨生命危險。

圖 2 甘肅景泰山地越野賽21人遇難(圖源新華社)

失溫癥是一種潛在的致命威脅,需要我們深入了解其癥狀、預防措施和緊急處理方法。接下來,讓我們深入探討失溫癥,以確保在面對失溫情況時,我們能夠做出正確的反應,保護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

什么是失溫?失溫也叫低體溫癥,是指當人體熱量流失大于熱量補給,人體核心溫度低于35℃時出現(xiàn)的寒顫、迷茫、心肺功能衰竭等癥狀,甚至最終造成死亡的病癥。人體核心區(qū)是指心肺、大腦等區(qū)域的溫度。

圖 3 失溫(圖源網(wǎng)絡)

失溫有哪些癥狀?

輕度失溫:核心體溫33-35攝氏度左右,感到明顯的寒冷,身體不由自主地劇烈顫抖,手腳麻木僵硬功能受限,例如不能夠拉拉鏈、說話吐詞不清。

中度失溫:核心體溫32-34攝氏度左右,意識開始模糊,走路磕磕絆絆,說話含糊,較強的疲倦乏力嗜睡等等。

重度失溫:核心體溫30-32攝氏度左右。對冷的感覺遲鈍,逐漸喪失活動能力,站立和行走困難,語言表達能力部分或完全喪失。身體劇烈顫抖轉(zhuǎn)變?yōu)殚g歇性顫抖,間歇時間越來越長直至停止。人體開始進入冬眠狀態(tài),關閉幾乎所有外圍血液循環(huán),并且降低呼吸和脈搏頻率。

死亡階段:30攝氏度以下,全身肌肉僵硬卷曲,脈搏呼吸微弱難以察覺,意志喪失至昏迷,外界稍有沖擊,都會導致心臟微顫停止跳動。最后,會出現(xiàn)幻覺,死亡前會有脫衣、微笑等反常行為。

什么原因?qū)е率??人體正常體溫為36~37攝氏度,本身是個熱源,與外界進行熱傳遞。比如起風時是對流,游泳時是熱傳導。溫度(冷)、濕度(濕)和風力(風)三要素是失溫直接原因,風、冷、濕三個因素有兩個具備可能就會發(fā)生失溫。

夏天會失溫嗎?失溫但并不意味著只有在寒冷氣候才會出現(xiàn),事實上在低于20℃時,失溫就開始威脅著徒步者了,根據(jù)北美的事故報告,在0~10攝氏度是失溫癥的高發(fā)區(qū)間。

夏季前往山區(qū)徒步,也可能發(fā)生失溫。山區(qū)小氣候明顯,天氣預報往往不能準確預測。森林植被涵養(yǎng)的水分在白天蒸騰,加之夏季空氣對流強烈,一場疾風驟雨很可能說來就來。因此,不能貿(mào)然前往,可找當?shù)叵驅(qū)Щ蚋?jīng)驗豐富的旅行團。

馬拉松賽場上如何預防失溫?對于路跑專業(yè)馬拉松運動員或進階跑者,如果因競技追求,在寒冷的冬季,選擇背心短褲的輕薄著裝,建議在比賽時佩戴手套、護臂,以保持身體末梢的溫度,促進血液循環(huán),并且注意賽中補給,維持機體能量。起跑前一定注意熱身與保暖,可以穿著保暖外套或賽事發(fā)放的一次性雨衣。

對于越野馬拉松運動員與大多數(shù)的業(yè)余跑者,冬季跑步建議參考“三層穿衣法”,達到更好的保護效果。貼身層選擇速干衣而不是棉內(nèi)衣,棉內(nèi)衣吸汗但難以導出,容易導致失溫。中層抓絨外套,起到保暖的作用。外層防護層,如沖鋒衣,可以有效隔絕大風、雨雪。

圖 4 三層穿衣法(圖源:網(wǎng)絡)

多穿衣服并不能有效預防失溫,很多時候慢性失溫是因為透支能量所致,調(diào)整好步伐,注意衣服增減,避免過多出汗;攜帶充足的補給,進食高熱量碳水化合物,維持身體能量;勤補充電解質(zhì)和水,防止脫水;保持手腳干燥可以防止凍傷。

失溫如何救援?

01進行安全轉(zhuǎn)移

如果遇到失溫,首先需要準確識別。渾身顫抖、手腳不靈,說話結巴是征兆,此時要設法轉(zhuǎn)移到干燥、背風的地方,并及時更換濕衣服,做好頭部保暖,補充食物和水。

02冷面隔離

冰冷的地面會繼續(xù)蠶食患者寶貴的身體熱量,因此,救援人員應盡快用睡墊等將患者與地面隔絕開來。

03干燥處理

救援人員要盡快幫助患者更換衣物,用織物擦干患者身體,保持患者身體干燥,用厚衣物或睡袋將患者全身包裹。

04核心區(qū)域加溫

外界輔助熱源要用于主軀干和頭部而不是四肢,否則會加速讓主軀干部位的溫暖血液流向四肢,帶走熱量,從而使得核心部位的熱量加速散發(fā)。

嚴重失溫是有可能致死的。一旦到了重度階段,很難再進行自救了,要盡快送醫(yī)。

重度失溫患者心臟跳動非常緩慢和輕微,對外界力量的反應非常敏感,甚至在搬動患者的時候動作過大都會導致心跳停止進而導致死亡!

心肺復蘇急救,尤其是心臟按摩,必須是在確認脈搏和心跳已經(jīng)結束的情況下才能進行。嚴重失溫的患者回暖不可過快,大量寒冷的血液回流到心臟會導致心律不齊甚至休克。

不管患者看起來多么糟糕,即使患者身體沒有回暖,也不能證明已經(jīng)死亡,應全力救治,不要放棄救治的機會。

參考文獻

[1]張?zhí)?傅占江,崔澂.由白銀馬拉松事件反思戰(zhàn)時失溫的防范與救治[J].中華災害救援醫(yī)學,2022,10(01):39-43+48.DOI:10.13919/j.issn.2095-6274.2022.01.009.

[2]楊策,龍在云,王海燕,等.甘肅“馬拉松事故”對低溫環(huán)境戰(zhàn)傷救治的啟示[J].創(chuàng)傷外科雜志,2021,23(07):555-557.

[3]Brown DJ, Brugger H, Boyd J, Paal P. Accidental hypothermia. N Engl J Med. 2012 Nov 15;367(20):1930-8. doi: 10.1056/NEJMra1114208. Erratum in: N Engl J Med. 2013 Jan 24;368(4):394. PMID: 23150960.

(作者:陳晨、呂宇潔,溫州醫(yī)科大學仁濟學院;田丹,溫州醫(yī)科大學)

(審核專家:林甌峰、馬駿、應芙蓉,溫州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

評論
冰冷的水
太傅級
心肺復蘇急救,尤其是心臟按摩,必須是在確認脈搏和心跳已經(jīng)結束的情況下才能進行。嚴重失溫的患者回暖不可過快,大量寒冷的血液回流到心臟會導致心律不齊甚至休克。
2024-12-11
科普65bf854fce6a5
庶吉士級
已閱
2025-01-05
機敏的山明水秀
少師級
心肺復蘇急救,尤其是心臟按摩,必須是在確認脈搏和心跳已經(jīng)結束的情況下才能進行。嚴重失溫的患者回暖不可過快,大量寒冷的血液回流到心臟會導致心律不齊甚至休克。
2025-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