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一個美食大國,就連腌菜都有很多種,全國各地都會用自己的方法制作腌菜,作為日常小吃。
平時我們吃的醬菜、咸菜、酸菜、泡菜,這些都統(tǒng)稱為腌菜。出名的有東北酸菜、四川泡菜、涪陵榨菜、揚州醬菜、蕭山蘿卜干……不說了,流口水了。
不過這種傳統(tǒng)美食,也受到了不少質疑。
很多報道稱腌菜有害,世界衛(wèi)生組織還把它認定是一種可能的致癌物。
WHO 的全球胃癌發(fā)病率顯示:
中國胃癌人數(shù)占了全世界胃癌人數(shù)近一半,而愛吃腌菜的東亞國家胃癌發(fā)病率都挺高的。
難道腌菜真的致癌嗎?
腌 菜 致 癌 ?腌菜之所以有致癌風險,原因之一就是里面含有亞硝酸鹽,可能在體內轉化成致癌的亞硝胺。
亞硝酸鹽在食品中其實并不少見,它是肉制品中重要的防腐劑。
但是在腌菜里,是天然制作過程中就會產(chǎn)生的:
蔬菜在種植過程中會從土壤和肥料中吸收氮元素,形成硝酸鹽。
硝酸鹽在有害微生物作用下,轉化成有害的亞硝酸鹽。
不過隨著腌制發(fā)酵的進行,有害微生物變少,亞硝酸鹽會被降解。
如果你家做了腌菜,亞硝酸鹽含量的趨勢是先上升到頂峰,隨后再下降。
很多吃腌菜中毒的案例,就是吃了亞硝酸鹽含量在頂峰時期的腌菜。
即使不在頂峰,如果亞硝酸鹽沒有降低到安全范圍,吃多了這種腌菜也會增加致癌風險。
國標對醬腌菜中亞硝酸鹽含量的要求是 ≤ 20 mg/kg。
我們看到不少網(wǎng)友會在腌菜做完 1~2 周就開始吃。
問題來了,腌制了多久的腌菜,亞硝酸鹽含量才能降到安全范圍呢?
我們做了腌菜實驗,結果如下:
自制腌菜評測由于腌菜的做法有非常非常多,每個人都會覺得自己家的做法才是標準做法,所以我們在連續(xù)的兩年里,做了三次腌菜。
兩次在公司自制了總共 12 缸腌菜,其中有加了辣椒、生姜、大蒜等等食材做的辣泡菜、有什么都沒放只有鹽和菜的腌酸菜。
另外還專門飛到了東北一位粉絲的家里,收集了她媽媽做的酸菜。
由于泡菜的做法加入了許多配料,增加了不確定因素,所以我們先取最簡單的、只放鹽的做法來對比。
亞硝酸鹽對比每隔 7 天對腌菜進行一次取樣,并于當天送到實驗室進行檢測。
腌青菜的亞硝酸鹽含量在第 7 天達到 420 mg/kg,是安全線的 21 倍。到了第 28 天,亞硝酸鹽還是沒有降到安全線以下。
同時 7 天和 14 天的時候還有不少雜菌——大腸菌群。
雜菌是把硝酸鹽變成亞硝酸鹽的罪魁禍首。
腌白菜的亞硝酸鹽在第 7 天時沒有降到安全線之下,不過在第 14 天的時候只有 2.9 mg/kg,可以食用了。一直沒有什么雜菌。
在東北腌的酸菜則是從第 7 天開始,亞硝酸鹽就沒高過,所以 7 天+就可以安全食用了。
乳酸菌對比從上面的檢測結果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用青菜做的腌菜,亞硝酸鹽含量明顯要比大白菜做的腌菜和酸菜高不少,達到安全線的時間也更久。這是為什么呢?
我們測了這些腌菜的乳酸菌含量:
腌白菜和東北酸菜的乳酸菌含量,明顯高于腌青菜。
乳酸菌在發(fā)酵過程中能增加酸度、抑制有害菌生長,并促進亞硝酸鹽降解,大幅降低亞硝酸鹽含量。
神奇的維生素C在查閱資料過程中,我們發(fā)現(xiàn)了一個實用妙招:
維生素C可以抑制亞硝酸鹽的生成,還能促進已經(jīng)形成的亞硝酸鹽降解。
我們按 0.4 g/kg 的比例,把維生素C片磨碎溶解,分別加入裝好菜的罐子中。
(用 3 塊錢一瓶的小白瓶維生素C就好了,1 公斤菜只需要加 4 片。)
一開始就加了維生素C的腌青菜,不僅最高峰時的亞硝酸鹽含量少了近一半,第 21 天的數(shù)值已經(jīng)降到了安全線下。
沒有加維生素C的腌菜,則等了 35 天才降到安全線下。
可見腌菜加了維生素C,不僅中毒風險小,還可以更早地享用。
另外我們還嘗試了中途加維生素C,發(fā)現(xiàn)腌菜的亞硝酸鹽也大幅降低了。
如果你家已經(jīng)做了幾罐,可以加點維生素C進去。
泡菜
我們同樣測了加了生姜、大蒜、辣椒、梨、蘋果等等配料的泡菜,檢測出來的結果和上述腌白菜的情況沒有什么大區(qū)別。
總 結做了兩年的腌菜,相信看到這里,還會有不少人會說,我們家的腌菜不是這么做的。
其實我們之前向大家征集過腌菜的做法,雖各有不同,但大同小異。
從我們評測的結果來看,原理沒有太大差別,結論可供參考:
用青菜做的腌菜,35 天才達到安全線范圍,用大白菜做的腌菜, 14 天就可以食用了;
加維生素C可以讓亞硝酸鹽快速減少,不管是開始就加,還是中途加;
亞硝酸鹽的含量還會受到溫度、環(huán)境衛(wèi)生的影響,自己把握不好的話,建議買超市里的包裝腌菜(有詳細生產(chǎn)信息包裝的)。
腌菜雖好吃,但最好避免在亞硝酸鹽含量最高的時候吃它。
相信你身邊一定有愛吃腌菜、愛做腌菜的朋友和家人,快把這篇文章轉發(fā)給他們,一起健康吃腌菜。
另外,導致胃癌的原因有很多,不只是腌菜,比如幽門螺旋桿菌、亞硝酸鹽攝入過多等等。
參考資料:
[1] http://gco.iarc.fr/today/
[2]Etemadi A, Safiri S, Sepanlou S G, et al. The global, regional, and national burden of stomach cancer in 195 countries,1990–2017: a systematic analysis for 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 2017[J]. The Lancet Gastroenterology & Hepatology, 2020, 5(1): 42-54.
[3]龐宇辰,李遠志,喬倩,陳佩. 降低醬腌菜中亞硝酸鹽的方法研究[A]. 廣東省食品學會.“健康與安全”學術研討會暨2015年廣東省食品學會年會論文集[C].廣東省食品學會:廣東省食品學會,2015:3.
[4]李書華,蒲彪,陳封政.VC和發(fā)酵溫度對泡仔姜中亞硝酸鹽的影響[J].中國釀造,2006(02):34-36.
[5]方躍珍,林龍武.一起食用咸菜引起的亞硝酸鹽中毒[J].海峽預防醫(yī)學雜志,2004(06):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