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

為什么彈鋼琴會忘,卻忘不掉如何騎自行車?

瑩尾狐科學
瑩尾狐科學是傳遞優(yōu)質科普信息和資訊的線上科普教育平臺。
收藏

人的一生都不該停下學習的腳步,但很多時候學習效率是我們都無能為力的。

很少有人能一天記下500個單詞不忘,背誦過的課文幾十年倒背如流,一首鋼琴曲幾乎不用練習就能演奏流暢。

但有些技能,一旦你學會了,就很難忘記,比如騎自行車。一旦學會騎自行車,即使很多年不碰,再踩上腳踏板仍然能平穩(wěn)前進,這到底是為什么呢?

為什么難忘騎車技能?

許多人認為肌肉記憶是我們永遠不會忘記如何騎自行車的原因:肌肉會記住如何平衡,如何傾斜,轉彎,如何更快地踩踏保持直立平衡。

但實際上不是肌肉記住了,而是大腦記住了。在沒有收到大腦的信號之前,肌肉不會做任何事情。

我們身體里的每個肌肉細胞都有一個神經細胞,一個神經元,它向肌肉發(fā)出信號,讓它在應該運動的時候運動。

大腦中負責觸發(fā)神經信號的部分叫做運動皮層。負責胳膊和腿的皮層部分會特別參與學習騎自行車和保存記憶。

學習動作的過程不同于學習知識點,比如自行車前進原理這個知識,聽別人說一遍就明白了,還可以接著講給下一個人。

而學騎自行車時只聽講解不可能學會,必須親自坐上車練習幾次后才能掌握,并且很難告訴別人是怎樣學會的。

逐步學習vs. 靈光一現(xiàn)

“學會”新技能的過程分為兩種類型:逐步進步和靈光一現(xiàn)。

比如學騎自行車時,無論是練一次就會了還是苦練了一個月,最終學會保持平衡往往就在一瞬間,前一分鐘還穩(wěn)不住,后一分鐘突然“發(fā)現(xiàn)”了竅門。

而學會彈一首鋼琴曲的過程,往往是從斷續(xù)生疏逐漸變得熟練動聽,進步累積連續(xù)而緩慢。

需要哪種類型去學習新技能,主要取決于動作的需求。

騎車主要需要全身協(xié)調,重點在于身體多個部位的配合,動作比較粗大,允許稍有偏差。

另一類需要重點在于速度和準確程度,如彈鋼琴時要精確控制按下哪個琴鍵、按的時機和力度。

這樣的動作通常比較精細,水平逐漸提高的過程肉眼可見,看似可以無止境地精進。

要把一門技術學到精湛,很多時候是需要兩種類型都兼顧的。比如在比賽或雜技中,騎車額外需要準確控制速度和方向。

遺忘的速度和動作有關

騎車可以十幾年不忘,彈琴不練可能不久就忘了。這是因為動作越是一致并連續(xù)重復,記憶保持越是完好,比如游泳就是一直在循環(huán)同樣的劃水動作,我們很難忘了如何游泳。

彈鋼琴這樣需要速度及準確性的動作,記憶在停止練習后很快開始消失,而且隨著時間延長遺忘的越來越多。

其中,差異越大、越斷續(xù)且需要精細微調的動作遺忘得越快,就像打籃球時很少連續(xù)投籃,每次角度和距離也有差別,一段時間不練習就容易投出“三不沾”。

不過,雖然很多動作放置一段時間后感覺就遺忘了,但再次學習時的進步速度會明顯快于最初學習階段,也就是說撿起來很快。

來源:綜合網絡,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