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任慶玲
單位:山西白求恩醫(yī)院
打嗝,這個幾乎每個人都體驗過的生理現象,如同一首突然響起的小曲,打斷了平靜的生活節(jié)奏。它的突如其來,有時令人尷尬不已,有時卻成了餐桌上輕松一笑的話題。但你是否曾想過,這看似簡單的行為背后,藏著怎樣的健康秘密?今日,我們將一同探索打嗝的故事,解開那些你未曾注意到的身體信號。
什么是打嗝
打嗝學名“呃逆”,其本質是一種反射動作,由膈肌(胸腔與腹腔之間的肌肉)受到各種刺激后的不自主收縮引起。當膈肌突然收縮時,肺部迅速吸氣,而聲帶在此瞬間關閉,形成特有的“呃”聲音。打嗝這個稱呼很形象,不僅描述了癥狀,同時也告訴我們產生這種癥狀的臟器—膈肌。
盡管打嗝多數情況下只是短暫且無害的,往往不知不覺自愈,多為生理性的,但也可能是身體試圖告訴我們的信息,如果打嗝頻繁或持續(xù)48小時以上,就有可能預示著身體出現了某些健康隱患,當打嗝頻繁到影響睡眠、作息,或打嗝合并胃酸反流、胸悶胸痛以及其他全身癥狀,或者頻繁打嗝超過一周,則可能病理性的呃逆,應立即就醫(yī)檢查病因。
為何打嗝
進食太快或過多:大口吞咽空氣或暴飲暴食能夠導致胃部膨脹,刺激膈肌,引發(fā)打嗝。
攝入過冷過熱食物:溫度極端的液體或食物同樣能激發(fā)膈肌反應。
攝入刺激性食物和飲料:辛辣食物及碳酸飲料和酒精,都可能刺激胃腸道,引起打嗝。
情緒因素:緊張、焦慮甚至哭泣、大笑都可能觸發(fā)神經系統(tǒng)的反應,進而導致打嗝。
溫度變化:身體突然遭遇冷熱交替,溫差讓膈肌的肌肉纖維收縮異常,進而引發(fā)打嗝。
消化道疾?。何甘彻芊戳?、胃潰瘍、食道炎癥、幽門螺桿菌、腸梗阻、膽囊炎等消化系統(tǒng)疾病也能引起打嗝,此時需要關注是否存在潛在的健康問題。
中樞神經系統(tǒng)疾?。喊X膜炎、腦腫瘤、腦積水、顱腦外傷及腦血管意外。如果老年人出現頻繁打嗝嗆咳、并伴有言語不清、肢體活動受限、頭暈、惡心、甚至意識不清等癥狀,很可能是中風的前兆,應及時就醫(yī)。
腫瘤疾?。哼B續(xù)打嗝可能是腫瘤導致的肝臟腫大,刺激膈膜引起的膈膜痙攣。胃癌、肝癌、膽管癌、食道癌、肺癌等疾病,在中晚期,可能也會出現連續(xù)性打嗝的癥狀。如同時伴有食欲減退、消瘦、貧血等癥狀,切不可掉以輕心。
其它原因:電解質紊亂、肺炎、酒精中毒、肝腎功能不全、胸腹腔手術、使用某些藥物(如鎮(zhèn)靜劑、麻醉藥品)等,可能影響膈肌的正常功能。
如何止嗝
偶爾的打嗝無需特別擔心,大多數情況下會自行停止。也可嘗試以下方法緩解:
深呼吸屏氣法:深吸氣后屏住呼吸30秒,體內聚集的二氧化碳增多,呼吸中樞活躍,抑制打嗝。
喝水彎腰法:喝一口溫水,彎腰90度,同時揚頭,分幾次將溫水一點一點咽下,彎腰對膈肌能起到按摩作用,溫水從內部溫暖膈肌從而達到止嗝目的。
吸吮冰塊:刺激咽喉部位可幫助止嗝。
輕按耳垂:有時候輕輕捏壓耳朵下端也能有所幫助。
驚嚇法:趁其不注意猛拍后背或大叫一聲,使其受到強烈的刺激,通過大腦皮層傳到中樞,抑制膈肌痙攣。但對老人兒童、心臟病及高血壓患者慎用。
牽舌法:仰臥或半臥,張嘴申舌,用紗布裹住舌體前1/3—1/2部分,輕輕向外牽拉,以稍有痛感為度,持續(xù)30秒松手,刺激神經反射使膈肌放松。
紙袋呼氣法:用一個小塑料袋罩住口鼻,進行3-5次的深呼吸,將呼出去的二氧化碳重復吸入,增加血液中二氧化碳的濃度,抑制打嗝。
特別提示:
如果打嗝頻繁或持續(xù)不止,并伴隨其他癥狀,如腹痛、嘔吐、體重下降、呼吸困難等等,可能是某些疾病的征兆,應當盡快就醫(yī)診斷。絕大多數頑固性呃逆都是由疾病誘發(fā)的,這時候除了制止打嗝,更重要的是治療原發(fā)病。
打嗝,雖是日常生活中小插曲,但傾聽身體的聲音,是對自我關懷的一種體現。無論是短暫還是反復發(fā)作,只要留意身體發(fā)出的每一絲信號,就能更好地呵護自己的健康。讓我們帶著微笑,與打嗝和平相處,繼續(xù)前行在健康與快樂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