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

2024年中國文字博物館年度科普績效自評

中國文字博物館
原創(chuàng)
中國文字博物館是經(jīng)國務院批準建設的國家一級博物館
收藏

2024年,在河南省科協(xié)、安陽市科協(xié)等社會各界的關心支持下,中國文字博物館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結合科普工作實際,高位謀劃“動起來、活起來、響起來、用起來、富起來、走起來”路徑措施,扎實抓好科普陳列展覽、科普社會教育等工作,著力擴大漢字文化影響力。

一、工作情況

(一)科普工作組織管理情況

為確保各項科普工作落實和順利運行,中國文字博物館建立了館黨委統(tǒng)一領導,由中國文字博物館黨委委員、副館長韓英杰專門領導分管科普工作,各部室主任嚴格落實的工作機制。陳展部負責科普展覽,安保部負責協(xié)調(diào)展覽及活動安全,文物征集提供科普文物的信息數(shù)據(jù),宣傳教育部負責組織實施科普教育活動,各部門通力合作確保科普工作有序開展。

中國文字博物館非常重視科普工作的開展,我館每年都會將科普展覽、科普社教工作、科普講座等列入年度工作計劃,專門制定了《中國文字博物館科普基地管理制度》等保障科普工作正常運行。制定了相關的激勵和支持科普的政策:成立科普領導工作小組;每年撥付一定經(jīng)費專門用于科普工作;每年年初把科普工作列為年度重點工作,并制定相應的科普工作任務書和工作臺賬等。主管領導每周召開辦公會議,部門主任匯報工作進展情況,集中協(xié)調(diào)和處理工作中的問題。重大事項上交館黨委討論解決。保證了各項工作正常開展,落到實處。

(二)本年度向公眾提供科普服務工作基礎情況

2024年,中國文字博物館持續(xù)發(fā)揮全國科普教育基地作用,充分利用宣文館、博文館、徽文館三大科普場館及漢字公園開展各類科普工作。我館不斷優(yōu)化展館科普展示方式,創(chuàng)新打造原創(chuàng)科普展覽,著力提升公共服務水平。自2024年3月起開始實施夜場開放和周一不閉館政策,滿足公眾參觀需求,2024年度對外開放342.5天,服務公眾206萬人次。

為增強觀眾的參觀體驗感,豐富展覽形式,多層次展示文字文化,對觀眾進行更有效的科普宣傳,我館積極探索改進陳展模式,下列為我館的場館和設備的升級更新情況:

1.宣文館序廳全新打造三D大屏,在我館主展館的序廳正前方位置重點展示館藏精品文物“賈伯壺”等古文字實物,以更加立體高清立體影像拉進觀眾與文化的距離,更好的宣傳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字文化。

2.宣文館四樓全新打造并開放青少年體驗展“文字里的中國——家與國”展覽。“文字里的中國——家與國”是專門為廣大青少年群體量身定制的全方位體驗式展覽,展覽分為何以為家、何以為國和家國相依三個單元,通過深入解讀漢字背后的奧秘,揭示漢字中蘊含的家國觀念和文化內(nèi)涵,輔以文字翻翻樂、滾筒轉轉轉、銘文巧拓印、文字華容道、英模群像薈、家國情懷誦、傳頌雅訓賽、武備勤礪兵、繪家國未來、漢字小英雄、兵器連連看等10余個互動體驗項目。

3.宣文館二樓西廳精心打造“拾趣方塊字”展廳青少年體驗展。展覽分為“漢字從哪里來”“造字奇遇”“方塊字的時空飛行”“漢字的‘美’一面”“漢字的今天和未來”五個部分,12種互動裝置:造字放映室、偏旁部首大冒險、動手動腳藝術字、摹拓工坊、簡繁攻防大作戰(zhàn)等,系統(tǒng)展示了漢字從古至今的演變過程及其未來的無限可能,不僅讓觀眾了解了漢字的歷史和文化內(nèi)涵,而且還激發(fā)了人們對漢字美學的興趣與探索欲望。

(三)本年度開展科普活動情況

下列為近本年度本我館開展的各類主要科普活動:

1.在基地開展科普活動。我基地先后為來自北京、河北、等地255批次學生開展科普研學課程,直接受益學生32000余人。在館內(nèi)依托我館甲骨學堂開展各類教育活動累計開展科普活動61場,參與人數(shù)44300人。邀請界內(nèi)知名專家舉辦科普講座11場,為文博、文物、漢字愛好者1600余人次講授中國傳統(tǒng)文化知識。

2.開展進社區(qū)、進校園(例如進大學,進中小學)、進鄉(xiāng)村、進機關、進社區(qū)、進企業(yè)等“走出去”科普活動情況。

2024年,中國文字博物館積極發(fā)揮文字文化傳播平臺作用,采用線上線下同步開展的方式,走進53所中小學校及社區(qū),惠及2萬余人。

積極開展與高校和博物館之間的交流合作,同浙江省博物院、鄭州大學、上海外國語大學開展“鐘鼎千秋”“舞動的漢字”等主題活動,共有10000余名師生及60名留學生參加。

2024年在河南省科協(xié)科普項目的支持下,對“我愛甲骨文”漢字科普進校園活動與15所學校聯(lián)合開展活動,活動受益人數(shù)8000余人,受到省級以上媒體報道6次,不僅受到了廣大師生的喜愛,還收到很多學校進一步深入長期合作的邀請。該項目還榮獲了“典贊?2024科普中原”科普工作創(chuàng)新案例。

(四)在重要主題日期間舉辦主題科普活動的情況

1.全國科普日舉辦的主題科普活動情況。在我館館內(nèi)和安陽市飛翔中學、文博源小學開展了漢字科普講座《刨根問底話甲骨》《開學第一課》,文字大闖關等3個活動,參與人數(shù)2200余人。2024年全國科普日活動《開學第一課》榮獲了2024年全國科普日優(yōu)秀活動。

2.其他重要主題日期間舉辦的主題科普活動情況。中國文字博物館結合傳統(tǒng)節(jié)日先后舉辦了“字啟新歲,璀璨時光”元旦活動、“一字千年·龍行龘龘博物館奇妙夜”“文潮慶中秋,字里共團圓”中秋游園會等豐富多彩的主題活動。央媒、省媒、安陽融媒等主流新聞媒體爭相報道,并榮登央視新聞聯(lián)播、央廣之聲等欄目。

(五)通過網(wǎng)絡媒體平臺向公眾公布開放信息等情況

1.中國文字博物館面向公眾提供預約線上預約渠道:

2.自主運營的新媒體平臺情況

新媒體平臺發(fā)布信息數(shù)量和總閱讀量,以中國文字博物館公眾號和字博社教公眾號、中國文字博物館抖音號為例。

(1)中國文字博物館微信公眾號,發(fā)布文字文化科普消息376篇,總閱讀量362000余人次。

(2)中國文字博物館字博社教微信公眾號,作為專門運營的漢字科普宣傳平臺,全年共發(fā)布消息188篇,總閱讀量36000余人次。

(3)中國文字博物館抖音號,發(fā)布《百字學甲骨》《甲骨文猜猜樂》《甲骨文很有趣》等各類文字文化推廣視頻423條,粉絲量2.5萬人。

(六)動員科技工作者開展科普服務情況

2024年中國文字博物館科技工作者在各類科普進校園、科普進社區(qū)、科普講解、科普特色活動等科普服務中,共進行560人次的科普服務。

(七)科普工作經(jīng)費及人員情況

2024年中國文字博物館科普工作經(jīng)費共投入57萬,用于科普展覽、科普社教活動的開展等。

中國文字博物館專職科普人員包括我館宣傳教育部55名工作人員,兼職科普人員則主要由我館兼職講解員和志愿者組成,共202人。

二、特色工作

結合中國文字博物館工作實際,我館組織開展了有關節(jié)假日科普社教體驗、科普宣講、線上社教課程、及國內(nèi)外展覽等特色科普工作。

**(一)節(jié)假日科普社教體驗活動影響深遠。**2024年2月12日—15日,中國文字博物館在館內(nèi)開展“一字千年·龍行龘龘博物館奇妙夜”系列夜場主題科普活動。吸引了進6萬人參加各類文字主題科普活動,該項目作為安陽市重點文化節(jié)日活動,備受社會關注,央媒、省媒、安陽融媒等主流新聞媒體爭相報道,榮登央視新聞聯(lián)播、央廣之聲等欄目。在線上進行了直播,安陽融媒全媒體平臺、大河網(wǎng)、搜狐等新聞媒體平臺以及中國文字博物館微信公眾號、微博、抖音號、嗶哩嗶哩官方賬號同步直播,在線人數(shù)超過100萬。

**(二)攜手新疆、寧夏舉辦“開學第一課”主題科普教育活動。**2024年9月,中國文字博物館線上線下同步開展“開學第一課”主題科普教育活動?!伴_學第一課——刨根問底話甲骨”系列活動在安陽市第十中學、安陽示范區(qū)飛翔學校、安陽市人民大道小學教育集團文博源校區(qū)同時舉辦。中國文字博物館攜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烏魯木齊市、哈密市,寧夏回族自治區(qū)銀川市的中小學生三地四市同步開展線上第一課,萬余名學生線上線下同學甲骨文,增強了青少年對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認同感。

**(三)科普宣講屢屢獲獎。**中國文字博物館專職科技工作者徐耀獲得“甲骨文杯”首屆四省八市講解員大賽,獲得最高獎“金牌講解員”和“文旅新星獎”; 申瑤、張若爔分別獲得2024年度河南省科普講解大賽決賽暨全國科普講解大賽選拔賽(成年組)一等獎、二等獎;王思雨獲得“河南省第八屆紅色故事會”“金牌講解員”稱號;張易楠榮獲“大邑商杯”河南省第九屆講解員專業(yè)組“十佳講解員”,王曉月榮獲專業(yè)組“優(yōu)秀講解員”。

(四)積極開展對海外的文字科普展覽。“一片甲骨驚天下”展覽已成功在意大利的5個城市舉辦,得到當?shù)鼐用竦暮迷u。展覽不僅能讓當?shù)貙W生和市民了解古老的中國,也是意中兩國重要的文化交流。

**(五)開辦各類大型原創(chuàng)展覽,并斬獲大獎。**成功舉辦“石上史詩 巖繪眾生——賀蘭山巖畫暨韓美林巖畫藝術作品展”“銘刻墨語——中國文字博物館藏古代名碑名刻拓片展”“那些年的刻骨銘心,讓我說與你聽——甲骨文化展”等18個大型原創(chuàng)展覽。舉辦微型展覽有“文肅字穆——七朝儒家石經(jīng)文獻展”“全球首批甲骨數(shù)字回歸專題展”等10個。其中“詩情畫意—古琴書畫藝術展” 榮獲2023年度河南省優(yōu)秀陳列展覽。“有龍矯矯 其文杲杲——中國文字博物館甲辰龍年文化展”榮獲2024年度河南省“博物館里讀中國—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題優(yōu)秀展覽,并成功入選國家文物局2024年度“博物館里讀中國——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題展覽推介項目名單。

**(六)舉辦“文字邊疆行”主題活動。**9月,由中國文字博物館和哈密市博物館聯(lián)合發(fā)起的“文字邊疆行 甲骨進校園”主題活動在哈密市3個縣區(qū),20所中小學校開展?;顒颖还饷骶W(wǎng)、人民網(wǎng)、學習強國平臺等主流媒體報道8次,擴大了我館影響力,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中國文字博物館與赤峰市巴林右旗大板蒙古族實驗小學和大板實驗小學開展“文字邊疆行”線上科普活動,100名學生參加了本次活動,同學們通過視頻“云”游中國文字博物館,體驗“舞動的漢字”精品課程,感受到中國文字的獨特魅力。

**(七)科普社教活動收獲榮譽。**我館申報的“漢字源流繹古今”科普研學線路榮獲全國文化遺產(chǎn)研學十佳案例;“文字里的中國·家國情懷”展教合一青少年社教案例入圍“2024年全國文博社教宣傳展示活動”百項創(chuàng)新案例。

**(八)學術研究有成果。**完成《書契萬象——中國文字博物館館藏精品圖錄》《中國文字博物館館刊》第1期的出版;完成《澤潤中華——漢文字對中華民族形成與發(fā)展的影響研究》的組稿,預計年底出版;《金文字典》正在進行字形摹寫,已完成11卷(共14卷)。

三、面臨的問題與不足

在科普工作的推進過程中,盡管我館已實施了諸如“漢字文化”科普進校園、“我愛甲骨文”科普進校園等一系列校園活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面臨著一系列的問題和不足。

首先,我館在隊伍建設和專業(yè)科普管理人員方面存在數(shù)量不足的問題,導致進校園活動的數(shù)量無法滿足學生的實際需求。其次,科普經(jīng)費的匱乏限制了科普活動的廣度和深度,使得我館在科普工作上的投入受限。同時,科普基地之間缺乏足夠的合作與交流,導致科普工作無法形成合力,難以取得更大的突破。獎勵機制的單一和缺乏,也未能充分調(diào)動科普人員和基地的積極性。最后,科普平臺的建設相對薄弱,網(wǎng)絡平臺系統(tǒng)尚不完善,無法為科普基地提供更好的服務。

四、工作建議

(一)強化科普陣地建設,發(fā)揮陣地作用

博物館作為青少年科普教育的重要陣地,應做好場所規(guī)劃和項目儲備工作。通過加大場館建設力度,特別是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和專業(yè)科普人才的培養(yǎng),廣泛開辟第二課堂,并打造具有陳列展示、互動體驗、現(xiàn)場教學等功能的青少年主題科普展覽。建議省級科普管理單位增加培訓機會,重點培養(yǎng)專業(yè)科普人才,為科普基地明確科普定位和指明發(fā)展方向。

(二)增加科普經(jīng)費投入,保障活動開展

科普經(jīng)費是科普設施建設和科普活動開展的重要保障。針對經(jīng)費不足、來源單一等問題,建議增加科普經(jīng)費的投入,并設立專項科普資金,為科普活動的順利開展提供有力的資金保障。

(三)拓寬宣傳渠道,擴大宣傳力度

在新媒體資源豐富、傳媒渠道多樣的背景下,應拓寬宣傳渠道,通過當?shù)孛襟w、網(wǎng)絡平臺、微信公眾號、社交媒體和小程序等多種渠道進行宣傳?;顒咏Y束后可制作美篇、短視頻等并通過抖音、快手等軟件進行傳播,以吸引更多家長、學校和科普基地的關注并產(chǎn)生更大的社會效益。

(四)加強合作交流,實現(xiàn)共贏發(fā)展

應加強與其他科普教育基地之間的交流和合作,吸取新的營養(yǎng)并打破館際之間的局限。同時積極探索科普活動進校園的途徑和方式,進一步拓展科普宣傳的渠道。通過共同“走出去”的方式開展豐富的科普進校園活動,實現(xiàn)多方共贏的發(fā)展局面。

(五)制定獎勵機制,調(diào)動積極性

建議省、市科普管理部門制定獎勵機制并增大物質獎勵力度,同時頒發(fā)榮譽證書等為先進科普個人和基地提供更多的學習機會和榮譽表彰。這有助于調(diào)動科普人員和基地的積極性并推動科普工作的深入開展。

(六)推進科普網(wǎng)絡平臺建設

應大力推進校園科普網(wǎng)絡平臺建設,實現(xiàn)科普信息的實時接入、更新、分類檢索和實時查詢功能。通過整合不同特色優(yōu)勢學科的成果等科普內(nèi)容入網(wǎng),為科普基地提供更好的服務并為下一步進校園活動的開展提供保障。

2025年1月9日

附件

中國文字博物館最新簡介及開放時間

中國文字博物館是我國唯一一座以文字為主題的集文物保護、陳列展示、學術研究、社會教育和文化交流為一體的國家一級博物館,是中華漢字文化的科普中心,全國科普教育基地,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

中國文字博物館一期工程于2009年11月16日建成開放,續(xù)建工程和漢字公園于2022年11月16日建成開放。兩期工程共占地470畝,主要包括宣文館、徽文館、博文館等主體建筑和漢字公園,是一個主題鮮明、功能完備、風格獨特的現(xiàn)代化文字文化中心園區(qū)。宣文館、徽文館、博文館俯視效果猶如漢字的“合”字,體現(xiàn)了中華民族“天人合一”的傳統(tǒng)文化理念;其中,宣文館專題陳列“一片甲骨驚天下”和基本陳列“中國文字發(fā)展史”向公眾全面展示了中國文字的發(fā)展演變歷程;徽文館專題陳列“漢字民俗”“字書瓊林”“書苑英華”選取文字發(fā)展歷史中的亮點和重點,進行深度詮釋,更加立體地呈現(xiàn)文字文化的整體形象;博文館專題陳列“字里乾坤”通過漢字演繹過程體驗,寓教于樂、融學于趣,化教于心。

漢字公園位于博物館東西兩側,總占地面積214畝,包括“漢字之源”“漢字之變”“漢字之趣”“漢字之美”“漢字之韻”“漢字力量”六個漢字文化展示園地。

中國文字博物館開放政策為免費不免票,須攜帶有效證件領票入館。除法定節(jié)假日,中國文字博物館全年實行周一閉館。特殊情況請參照中國文字博物館開放公告。開放入館時間09:00停止入館時間16:30閉館時間17:00。

評論
飛馬騰空
大學士級
2025-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