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

8000年前,“浙江人”就劃上“小船”了

天津國家海洋博物館
天津國家海洋博物館官方賬號
收藏

馴鹿善游,但水域卻不是它們的天然生活環(huán)境。雖然人類和馴鹿一樣,都不是以水域為家,但是我們擁有獨一無二的優(yōu)勢,那就是造船和航海的技術。

新石器時代,濱海聚落大多建在河邊或海邊臺地上,對于交通的需求,索取水產資源的欲望和對木頭浮出水面的觀察,促使人們發(fā)明了最早的水上交通工具——獨木舟。

2002年,浙江蕭山跨湖橋遺址出土了一段獨木舟殘骸,殘長560厘米,寬52厘米,距今8000-7000年。原物為整段馬尾松木,先用火烤焦,再用石錛加工制造而成。舟身整體保存較為完整,是目前世界上年代最早的獨木舟之一。

制造獨木舟的方法,首先將砍倒的樹木去除枝葉,留下主干。然后將需要保留的地方涂上濕泥巴,把要挖去的地方用火燒焦,使之變成較為松脆的碳木,最后用石斧鑿而成。即“刳[kū]木為舟,剡[yǎn]木為楫”。

目前已知最古老的描繪船只的圖像,是位于挪威北部克瓦爾松的青銅時代的巖畫,距今已有6000年的歷史。畫面顯示,在一條小船上有2名馴鹿捕獵者及他們的獵物。

公元前3100年 ,古埃及人開始將木板拼在一起建造船體,在尼羅河上使用漿船運送貨物。

公元前800年,為滿足遠距離航海貿易的需求,腓尼基人發(fā)明了笨重的無槳風帆商船及帶有撞角的多層槳戰(zhàn)艦。

公元700年前后,中國相繼發(fā)明了撐條式斜桁四角縱帆車船水密隔艙,并逐漸形成了福船、廣船和沙船三大船型。

公元1782年,瓦特研制出往復式蒸汽機,因其運行可靠,耗煤量低,功率大為提高,對造船業(yè)帶來了革命性的變化,船舶發(fā)展逐步邁進蒸汽時代。

評論
尖刀情懷永遠跟黨走
大學士級
浙江蕭山出土的獨木舟殘骸,距今8000年,是目前世界上年代最早的獨木舟之一。做為新石器時代的水上交通工具,能有如此先進的造舟技術,也彰顯了中華民族先民的智慧。學習本文知識,了解中華文明歷史,堅定文化自信,傳承中華優(yōu)秀文明,不斷發(fā)揚光大!
2025-01-11
新風科普????
少傅級
8000年前,浙江人就劃上小船了,這可太牛了。那時候沒啥高科技,全靠雙手和智慧。小船一劃,江上漂,捕魚撈蝦,生活更便利。這智慧,真讓人佩服,咱老祖宗可厲害呢。
2025-01-11
科普科普知識的搖籃!
大學士級
點贊8000年前,浙江蕭山跨湖橋畔,“浙江人”以智慧與勇氣,用松木打造出古老獨木舟。此后,從挪威巖畫到古埃及木板船,再到蒸汽時代,人類造船技藝不斷革新,書寫著水上探索的壯麗史詩 。
2025-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