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

2024年自評報告(廣州大學環(huán)境與生態(tài)文明科普基地)

廣州大學環(huán)境與生態(tài)文明科普基地
原創(chuàng)
針對青少年進行生命科學、環(huán)境等方面進行科普宣傳。
收藏

廣州大學環(huán)境與生態(tài)文明科普基地

2024年度科普績效自評報告

一、工作情況

(一)科普工作組織管理情況

廣州大學科學研究院科技處科普辦公室負責組織實施全校的科普工作,有一位副處長分管。科普工作列入了年度工作計劃,學校有科普工作制度。學校通過科研積分來激勵和支持科普工作者。

(二)本年度向公眾提供科普服務工作基礎情況

本基地本年度服務公眾300天。2024年服務公眾17877人次。科普場所面積:1608平米。場館增加了“生命本然”科普展廳,設備增加了8臺顯微鏡。

||||

(三)本年度開展科普活動情況。

本年度共開展活動93場,受眾17877人次。其中在基地開展科普研學活動15場,參與人數(shù)2229人。其中進社區(qū)、進中小學開展科普活動78場,參與人數(shù)15648人。

(四)在重要主題日期間舉辦主題科普活動的情況。

在全國科普日9月21日舉辦了“生命本然”科普展,參與人數(shù)41人。在全國科技活動周期間,5月25日在廣州大學進行了“芳香植物與生活”主題科普活動,參與人數(shù)40人;6月1日在廣東科學中心進行了“芳香植物與生活”主題科普活動,參與人數(shù)600人。

(五)通過網(wǎng)絡媒體平臺向公眾公布開放信息等情況。

面向公眾提供預約的平臺主頁鏈接為微信公眾號(科普廣州)。自主運營的新媒體平臺情況包括科普中國科普號(廣州大學環(huán)境與生態(tài)文明科普基地)、微信公眾號(廣大生科科技科輔團)、B站(廣大生科科技科輔團)。

新媒體平臺(微信公眾號:廣大生科科技科輔團)2024年發(fā)布51篇推文,3個視頻,總閱讀量為41152。

(六)動員科技工作者開展科普服務情況。

本基地成員均為廣州大學教師,均為高級職稱的科技工作者。基地開展的活動93場,受眾17877人次均為科技工作者主導完成。

(七)科普工作經(jīng)費及人員情況。

2024年度科普工作經(jīng)費投入15萬。專職科普人員3人,兼職科普人員55人。

二、特色工作

本基地依托單位為廣州大學,主要是利用高校設施設備和人力資源對大、中、小學生進行科技教育。特色一是高校教師設計科學小實驗,并指導大學生輔導中小學生動手實驗,一方面中小學生通過實驗培養(yǎng)了科學興趣和思維,另一方面大學生通過輔導增強了實踐能力。特色二是通過高校教師舉辦科普講座,普及最新科技成果和進展。

品牌名稱:科技游蹤(用于中小學科技節(jié),通過設計的科學游戲,學生逐級通關積分)

三、問題不足

在開展科普工作中遇到的問題是經(jīng)費不足。本基地開展活動是全免費的公益活動,經(jīng)費僅來源于政府對科普基地的補助。

四、工作建議

高校是優(yōu)質科普資源和科普內容的集中地,建議制定相關政策,推動高校教師服務科普事業(yè)。

附件:基地最新簡介和開放時間

廣州大學環(huán)境與生態(tài)文明科普基地簡介

廣州大學環(huán)境與生態(tài)文明科普基地依托于廣州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為廣州市科學技術普及基地,廣東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廣東省科普教育基地,全國科普教育基地。

主要依托廣州大學的科研平臺和師資力量,服務于青少年。通過團隊教師設計科普課程,培訓在校大學生,大學生再開展科技輔導活動服務于中小學生。

基地的活動主要分為兩類:一、送出去活動——面向中小學。定期到學校開展科技輔導活動(僅限長期合作單位),每學期制定活動計劃。二、請進來活動——面向學生團體和親子家庭。有參加基地既定的活動,團體也可以根據(jù)需要定制活動。大部分專業(yè)實驗室對中小學生開放。

地址:廣州大學城外環(huán)西路230號廣州大學生化實驗樓

開放時間:1、芳香植物園和部分“生命本然”科普展廳常年對外開放參觀。2、專業(yè)實驗室參觀及研學課程預約開放,時間為周二下午,周六日及寒暑假。

評論
飛馬騰空
大學士級
閱讀理解
2025-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