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春節(jié),說起最“火”的水果——車厘子應(yīng)該位列其一。其色澤艷麗、汁多肉厚、清甜爽口,深受不少人喜愛。
但有網(wǎng)友說,車厘子吃多了會導(dǎo)致鐵中毒和氰化物中毒,這樣的說法是否有依據(jù)?車厘子還能吃嗎?
車厘子含鐵,并含有一定量的氰甙(qíng dài),而氰苷在特定條件下會被水解釋放出氫氰酸。
不過,車厘子中的氰甙只存在于種子,也就是它的核之中,而絕大多數(shù)人吃車厘子時是不會吃核的,自然也就不會攝入氰苷。
即便是有人不小心把核與車厘子果肉一起吞進了肚子里,那也不用怕,因為人體的消化能力并不足以破壞核的硬殼,把氰苷釋放出來。
另外,車厘子中確實含鐵,但每100克中只含鐵0.3-0.4毫克。而成年人每天的鐵攝入量在10毫克左右,最高攝入限量是45毫克。也就是說,靠吃車厘子來補鐵并不靠譜。
溫馨提示,吃車厘子的注意事項:
1、車厘子的果肉不像西瓜,它的水分比較少,營養(yǎng)豐富。有的人一下子就能吃兩三斤,這會給腸胃造成很大的負擔。部分人會反應(yīng)出嘔吐、腹瀉等癥狀。專家建議,車厘子一次不要吃得太多,一下子就吃兩斤不可取。
2、車厘子性溫熱,陰虛火旺的人吃多了容易引起上火、流鼻血、發(fā)熱等癥狀;患有熱性病、口腔潰瘍、虛熱咳嗽等人也不宜食用車厘子。
3、車厘子除了含鐵高外,其含鉀量也特別高,每100g含鉀258毫克,腎病患者出現(xiàn)高血鉀時不宜食用車厘子。
4、車厘子保存時間較短,很容易壞,一次不要買太多,保存期間不要沾水。買回去的車厘子最好3天內(nèi)吃完,若車厘子有苦味就不能吃了。
注:內(nèi)容參考科普時報、科普中國等,圖片源自網(wǎng)絡(luò),僅作為科普素材,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