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春花,木犀科素馨屬的多年生木本植物,小枝細(xì)長直立或者呈拱形下垂;葉片呈卵形或橢圓形;花單生于葉腋處,苞片呈披針形或橢圓形,花冠為金黃色,花瓣通常為倒卵形或橢圓形;花期在6月。迎春花因在百花之中開花最早,花后即迎來百花齊放的春天而得名。1
植物學(xué)史
名稱由來
迎春花因在百花之中開花最早,花后即迎來百花齊放的春天而得名。1
本草考證
《本草綱目》中記載迎春花:“活血散瘀,消腫止痛?!庇夯ㄅ莶杈哂邢住⒗?、改善微循環(huán)等功效。2迎春花與梅花、水仙和山茶花統(tǒng)稱為“雪中四友”,是中國常見的花卉之一,現(xiàn)為河南省鶴壁市的市花。迎春花具有不畏寒威,不擇風(fēng)土,適應(yīng)性強(qiáng)的特點(diǎn),1紅樓十二釵中,有賈府二小姐名喚“迎春”,此女落落寡合,不喜與眾釵黛為伍,頗類迎春花凌寒獨(dú)開的秉性。3
形態(tài)特征
迎春花屬落葉灌木植物,直立或匍匐,高0.3-5米,枝條下垂。枝稍扭曲,光滑無毛,小枝四棱形,棱上多少具狹翼。
葉對生,三出復(fù)葉,小枝基部常具單葉;葉軸具狹翼,葉柄長3-10毫米,無毛;葉片和小葉片幼時兩面稍被毛,老時僅葉緣具睫毛;小葉片卵形、長卵形或橢圓形,狹橢圓形,稀倒卵形,先端銳尖或鈍,具短尖頭,基部楔形,葉緣反卷,中脈在上面微凹入,下面凸起,側(cè)脈不明顯;頂生小葉片較大,長1-3厘米,寬0.3-1.1厘米,無柄或基部延伸成短柄,側(cè)生小葉片長0.6-2.3厘米,寬0.2-11厘米,無柄;單葉為卵形或橢圓形,有時近圓形,長0.7-2.2厘米,寬0.4-1.3厘米。
花單生于去年生小枝的葉腋,稀生于小枝頂端;苞片小葉狀,披針形、卵形或橢圓形,長3-8毫米,寬1.5-4毫米;花梗長2-3毫米;花萼綠色,裂片5-6枚,窄披針形,長4-6毫米,寬1.5-2.5毫米,先端銳尖;花冠黃色,徑2-2.5厘米,花冠管長0.8-2厘米,基部直徑1.5-2毫米,向上漸擴(kuò)大,裂片5-6枚,長圓形或橢圓形,長0.8-1.3厘米,寬3-6毫米,先端銳尖或圓鈍?;ㄆ?-4月。
物種區(qū)別
- 迎春和連翹
同屬木犀科落葉灌木,在中國各地廣泛栽培;兩者有很多相似之處,在相近的時間開花,花黃色,先開花后長葉,因此,很多人并不能很好的區(qū)分這兩種植物。其實(shí),它們的區(qū)別是明顯的,具體如下:
1)迎春老枝灰褐色,小枝四棱狀,細(xì)長,呈拱形生長,綠色。葉全為三出復(fù)葉,呈十字形對稱生長,葉片較小,卵狀橢圓形,全緣,先端狹而突尖?;▎紊?、黃色,高腳碟狀,著生于頭年生枝條的葉腋間。而連翹枝條為圓形,小枝淺褐色,莖內(nèi)中空,常下垂,葉片較大,形至長橢圓形,上半部分有整齊的鋸齒,下半部分全緣。單葉或3葉對生,其中頂葉較大,兩側(cè)葉小?;ń瘘S色,花瓣較寬。
2)迎春的小枝綠色,而連翹的小枝顏色較深,一般為淺褐色。
3)迎春花的花每朵有6枚瓣片,連翹只有4枚。
4)迎春花很少結(jié)果實(shí),連翹花結(jié)果實(shí)。
- 迎春花和野迎春(云南黃馨)
同屬木犀科素馨屬植物灌木,在中國也廣泛栽培;兩者十分相似,但也有一定區(qū)別:
1)迎春花為落葉灌木,先花后葉,盛花期無葉。野迎春(云南黃馨)為常綠灌木,花期有綠葉。
2)迎春花的花筒長,野迎春(云南黃馨)的花筒短。
3)西安一帶的迎春花從2月末開至3月份,開花比同地區(qū)的梅花更早。而野迎春(云南黃馨)在西安一帶的花期常為4月初,比迎春花晚一個月左右,明顯晚于梅花。
4)迎春花屬落葉灌木,而野迎春(云南黃馨)屬常綠灌木。
5)迎春花先開花后長葉,而野迎春(云南黃馨)是花葉同時出現(xiàn)。
6)迎春原產(chǎn)于我國北方及中部各省,在華北地區(qū)栽培極為普遍,因而又有“北迎春”之稱。而云南黃馨原產(chǎn)于我國華南和西南的亞熱帶地區(qū),在南方栽培極為普遍,習(xí)慣稱“南迎春”。
產(chǎn)地生境
產(chǎn)于中國甘肅、陜西、四川、云南西北部,西藏東南部。生山坡灌叢中,海拔800-2 000米。中國及世界各地普遍栽培。
生長習(xí)性
喜光,稍耐陰,略耐寒,怕澇,在華北地區(qū)和鄢陵均可露地越冬,要求溫暖而濕潤的氣候,疏松肥沃和排水良好的沙質(zhì)土,在酸性土中生長旺盛,堿性土中生長不良。根部萌發(fā)力強(qiáng)。枝條著地部分極易生根。
繁殖方式
迎春花繁殖主要以扦插為主,但也有少量園林 工作者使用壓條繁殖、分株繁殖、嫁接繁殖、組織培 養(yǎng)等繁殖方法。456
扦插繁殖
插穗選擇
插穗選取一般結(jié)合冬季修剪進(jìn)行,冬剪時選取當(dāng)年生半木質(zhì)化枝條,將其剪成長 15厘米的短枝,每段有2~3個芽,上端平切,下端斜切,以利于生根。將剪好的插穗整理好,每50根為1捆,倒置埋藏在較為潮濕的細(xì)沙中沙藏,以促進(jìn)傷口 愈合并快速生根。此外,也可在春季選取健壯且芽眼 飽滿的枝條,剪下后直接扦插。剪取插穗時須去除插 穗基部的葉片,僅保留上部 2~3個葉片。
促根處理
冬季剪取的硬枝通過沙藏一般能很好地促進(jìn)生根,對于部分難以生根的枝條在扦插 前可將下端用生根粉處理,將生根粉稀釋至 200~300毫克每升,然后將插穗下端浸入數(shù)小時。
扦插時間
冬季剪取的插穗在次年2月底至3月扦插,半成熟枝條可在夏季扦插,成熟枝條一般在初秋扦插。
扦插基質(zhì)
選擇疏松、保水保肥、透水性好的 基質(zhì),確保插條不宜腐爛,且易于生根。所選基質(zhì)要 無病菌,一般以細(xì)沙(顆粒直徑不超過1毫米)、黃土 為主,最好拌入適量蛭石和珍珠巖。
插床準(zhǔn)備
迎春花扦插可用普通露地插床,也可用基質(zhì)插床。普通露地插床最好選擇沙質(zhì)壤土、園土或泥炭,將插床做成小畦,寬1米、長3~5米,扦插前翻耕土地,并清除雜草、石塊、木條等影響插條 生長的雜物,隨后精細(xì)整地?;|(zhì)插床是指在地面苗 床或搭架苗床上覆蓋 10厘米左右的河沙、蛭石或珍 珠巖等基質(zhì)。
扦插后管理
遮陽:插條扦插后未生根前吸 水能力差,若缺水或暴曬極易枯死,因此不能將其置 于陽光下直射,應(yīng)在苗床上方搭建遮陽網(wǎng),遮蓋至少 90%的光照。保濕:扦插完后及時搭小弓棚,用塑料薄 膜覆蓋,保持插床濕度。每天觀察苗床干濕情況,適 當(dāng)噴霧保濕。降雨后要防止苗床積水,以防插穗腐 爛。通風(fēng)換氣:扦插后空氣濕度過大或降雨過多,枝 條極易滋生病菌,要根據(jù)空氣濕度經(jīng)常將弓棚兩端 揭開通風(fēng)。根外施肥:一般扦插后 10~15天葉面噴 施0.1%的磷酸二氫鉀和尿素溶液。
移栽
扦插生根后的迎春花要根據(jù)用途進(jìn)行 盆栽或移植,移栽應(yīng)選擇疏松肥沃的沙質(zhì)土壤。移栽后需澆透水,并遮陽 7~10天,而后移動至半陰半陽 處或者遮陽程度較低的地方,約7天后取掉遮陽網(wǎng) 或?qū)⑵湟浦陵柟獬渥愕牡胤?,同時要注意通風(fēng)。
修剪
扦插較早的枝條次年春季開花,開花后要及時修剪,以減少營養(yǎng)消耗,同時為促進(jìn)側(cè)枝生長需施肥1次,肥料以腐熟的農(nóng)家肥或有機(jī)肥為好。后續(xù)生長過程中追施腐熟的農(nóng)家肥、磷肥和鉀肥,以增加開花量、提高開花質(zhì)量。
壓條繁殖
壓條繁殖有普通壓條、水平壓條和空中壓條3種方法。普通壓條繁殖在迎春花生長季節(jié),選擇距離 地面較近的1~2年生柔軟長枝條,將其拉伸至地面后埋于潮濕的沙土中,并插好支撐物,約35~45天后即可生根,次年春季土壤解凍、氣溫回升后將其從 母株上剪下移栽,此種方法成活率高,但不適宜大量繁殖。水平壓條繁殖在枝條間隔處將其刻傷,然后埋入挖好的坑中壓實(shí)??罩袎簵l繁殖主要用于一些枝 干較粗且不宜彎曲的枝條,在枝條上選擇一小段環(huán)切掉樹皮,約 3~4厘米,然后刻出傷口或刮去形成層,再將其用塑料包裹好,待環(huán)切部位長出根系后將其切下栽植即可。
分株繁殖
分株繁殖也是一種無性繁殖,一般在春季枝條 發(fā)芽時進(jìn)行,主要利用母株的叢生性或根部的分蘗 特性,將叢生的枝條或分蘗的小枝取下后單獨(dú)移栽。 該方法簡單易操作、移栽成活率高,在繁殖過程中比較常用。剝離叢生枝條或分蘗小枝時要輕輕分離,不能用力拉扯或強(qiáng)行掰開,以防破壞母株或小枝。
嫁接繁殖
一般以胸徑大于 2厘米的水臘樹苗為砧木進(jìn)行 腹接。接穗選擇當(dāng)年生枝條,剪取長度 10厘米左右。嫁接后處理好接口,保證成活率。
栽培技術(shù)
選條
扦插,春、夏、秋三季均可進(jìn)行,剪取半木質(zhì)化的枝條12-15厘米長,插入沙土中,保持濕潤,約15天生根。將較長的枝條淺埋于沙土中,不必刻傷,40-50天后生根,翌年春季與母株分離移栽。
分株
可在春季芽萌動時進(jìn)行。春季移植時地上枝干截除一部分,需帶宿土。在生長過程中,注意土壤不能積水和過分干旱,開花前后適當(dāng)施肥2-3次。秋、冬季應(yīng)修剪整形,保持株新花多。
短剪
迎春在1年生枝條上形成花芽,第二年冬末至春季開花,因此在每年花謝后應(yīng)對所有花枝短剪,促使長出更多的側(cè)枝,增加著花量,同時加強(qiáng)肥水管理。
春天花后要修剪,并施一次腐熟的餅肥或基肥,并在生長季每隔半月施一次糞肥。再記住在生長后期增施些磷、鉀肥,這樣才能在修剪后,促進(jìn)多發(fā)壯枝。日常管理,土壤以保持濕潤偏于為主,不干不澆,氣候干燥時,可迢當(dāng)績水增加濕度,雨后要防止盆中積水。在夏季烈口當(dāng)頭出現(xiàn)高溫時,將它移至半陰處,則更有利其生長。春節(jié)前后,將其連盆移入溫室或塑料大棚中,室溫保持15℃左右,約15天就可見花。
嫁接
可選胸徑2cm以上的水臘苗,早春萌動時在lm處或選一定的高度進(jìn)行腹接。采當(dāng)年生迎春枝長8—10cm作接穗,進(jìn)行嫁接。接后用薄膜綁緊,套塑料袋,成活抽枝后逐漸將袋撕破透氣放風(fēng)煉苗,并摘心促抽側(cè)枝,培育冠形。
用盆
迎春適應(yīng)性強(qiáng),喜光、耐寒、耐旱、耐堿、怕澇,對土壤要求不嚴(yán),在微酸、中性、微堿性土壤中都能生長,但在疏松肥沃的沙質(zhì)土壤中生長最好。栽種一般在花凋后或9月中旬進(jìn)行。如欲培養(yǎng)成提根式,可在栽種時把根適當(dāng)提高一些,但一次不要提得太高,否則對生長不利。因?yàn)橛夯ㄊ屈S色的,栽種時宜選用淡藍(lán)、紫紅、黑色的盆缽,使盆缽和花的顏色相協(xié)調(diào)。如果栽培得法,它將春天黃花滿枝,夏秋綠葉舒展,冬天翠蔓婆娑,四季都充滿春意。
養(yǎng)護(hù)
場地。剛栽種或剛換盆的迎春,先澆透水,置于蔽蔭處10天左右,再放到半陰半陽處;養(yǎng)護(hù)一周,然后放置陽光充足、通風(fēng)良好、比較濕潤的地方養(yǎng)護(hù)。在冬天,南方只要把種迎春的盆缽埋入背風(fēng)向陽處的土中即可安全越冬,在北方應(yīng)于初冬移入低溫(5℃左右)室內(nèi)越冬。欲令迎春提前開花,可適時移入中溫或高溫向陽室內(nèi),如放置13℃左右室內(nèi)向陽處,每日向枝干葉噴清水1~2次,20天左右即可開花;如置于20℃左右室內(nèi)向陽處,10天左右就可開花。開花后,室溫保持在8℃左右,并注意不要讓風(fēng)對其直吹,可延長花期?;ㄩ_后,室溫越高,花凋謝越快。
病蟲防治
- 花葉病
【癥狀】:由黃瓜花葉病毒CMV引起的全株性病害。癥狀為葉片變小、畸形,分布有暗綠色斑紋或黃化。染病植株不開花,亦或開花,花也矮小畸形,有斑紋(見圖)。傳染途徑主要由桃蚜和棉蚜傳毒。傳染源主要為周圍雜草感病病株。
【防治方法】:首先要及時清除雜草,減少傳染源。其次應(yīng)及早防治蚜蟲,消除傳毒媒介。
- 褐斑病
【癥狀】:多在四季報春上發(fā)生。由半知菌亞門的鏈格孢菌類引起。染病植株葉片上有褐色斑點(diǎn)。傳染途徑是分生孢子借風(fēng)雨傳播。
【防治方法】:發(fā)病初期噴灑70%百菌清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等殺菌劑。
- 灰霉病
【癥狀】:為迎春花的常見病害之一,全國各地均有發(fā)生。植株感病后,整株黃化,枯死。該病主要侵染葉片、嫩莖、花器等部位。多在葉尖、葉緣處發(fā)生。發(fā)病初期葉片出現(xiàn)水浸狀斑點(diǎn),以后逐漸擴(kuò)大,變成褐色并腐敗。后期,病斑表面形成灰黃色霉層。莖部感病后,病斑呈褐色,逐漸腐爛?;ㄆ鞅磺秩竞笠渤蔀楹稚癄€脫落。在潮濕的條件下,病部出現(xiàn)灰色霉層,這是該病的一大特征。該病以菌核在病殘體和土壤內(nèi)越冬。氣溫20℃左右、空氣濕度大時易發(fā)病。通過風(fēng)雨、工具、灌溉水傳播。溫室中冬末春初發(fā)病最為嚴(yán)重。
【防治方法】:種植密度要合理。注意通風(fēng),降低空氣濕度。病葉、病株及時清除,以減少傳染源。發(fā)病初期噴灑50%速克靈或50%撲海因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最好與65%甲霉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交替施用,以防止產(chǎn)生抗藥性。
- 斑點(diǎn)病
【癥狀】:主要危害植株葉片。病情由植株下部向上部蔓延。病斑通常直徑3至4毫米,褐色,嚴(yán)重時,病葉枯死,造成落葉。該病由報春柱格孢菌引起。病菌以菌絲體或分生孢子座在病殘體上越冬,種子也可帶菌,成為第二年的初侵染源。該病主要靠分生孢子隨空氣及雨水傳播。生長季節(jié)再侵染頻繁。通常溫暖多濕的天氣和偏施氮肥時,植株容易發(fā)病。一般7月開始發(fā)病,8至10月流行。
【防治方法】:選育抗病品種,加強(qiáng)肥水管理,增施有機(jī)肥和磷鉀肥,避免偏施氮肥。病害初期噴灑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加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或1∶1∶100波爾多液。
- 葉斑病
【癥狀】:多在葉及花托上發(fā)病。初期沿葉脈產(chǎn)生水浸狀不規(guī)則病斑,以后黃化、變褐,病斑擴(kuò)大,葉緣干枯。嚴(yán)重時自下葉枯死。
【防治方法】:加強(qiáng)栽培管理,培育無病種苗,苗床土應(yīng)消毒;溫室內(nèi)應(yīng)及時放風(fēng),降低空氣濕度。及時清除病株殘體。發(fā)病后用50%琥膠肥酸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72%農(nóng)用鏈霉素可濕性粉劑4000倍液噴施。
主要品類
迎春花的同屬植物較多,常見的有如下品種:
紅素馨,又叫紅花茉莉,纏繞木質(zhì)藤本,高1-3米。小枝扭曲,四棱形,幼時常被短柔毛,稀密被黃色長柔毛。葉對生,單葉,葉片紙質(zhì)或近革質(zhì),卵形、狹卵形或披針形,稀近圓形,長1-5厘米,寬0.3-1.8厘米,先端銳尖至漸尖,基部圓形、截形或?qū)捫ㄐ?,兩面無毛或被短柔毛至黃色長柔毛,下面有時具不明顯細(xì)小黃色腺點(diǎn),后脫落呈凹點(diǎn),側(cè)脈1-3對,在兩面不明顯或有時下方1對略明顯;葉柄長0.5-3毫米,扁平,具溝,疏被至密被柔毛。聚傘花序有花2-5朵,頂生于當(dāng)年生短側(cè)枝上,稀為單花腋生;花序梗長0-10毫米;苞片線形,長4-10毫米;花梗長0.2-1.8厘米,無毛或被短柔毛;花極芳香;花萼光滑或被黃色長柔毛,裂片5-7枚,錐狀線形,長3-10毫米;花冠常紅色或紫色,近漏斗狀,花冠管長0.9-1.5厘米,內(nèi)面喉部以下被長柔毛,喉部直徑4-5毫米,裂片4-8枚,卵圓形,長3-9毫米,寬3-5毫米,先端圓鈍。果球形或橢圓形,長0.5-1.2厘米,徑5-9毫米,呈黑色。花期11月至翌年6月,果期6-11月。產(chǎn)于四川、云南、貴州等省,為中國所特有。主要生境:山坡、草地、灌叢或林中,海拔10 00米-3 600米。
素馨花,又叫大花茉莉,攀援灌木,高1-4米。小枝圓柱形,具棱或溝。葉對生,羽狀深裂或具5-9小葉,葉長3-8厘米,寬3-6厘米;葉軸常具窄翼,葉柄長0.5-4厘米;小葉片卵形或長卵形,頂生小葉片常為窄菱形,長0.7-3.8厘米,寬0.5-1.5厘米,先端急尖、漸尖、鈍或圓,有時具短尖頭、基部楔形、鈍或圓。聚傘花序頂生或腋生,有花2-9朵;花序梗長0-3厘米;苞片線形,長2-3毫米;花梗長0.5-2.5厘米,花序中間之花的梗明顯短于周圍之花的梗;花芳香;花萼無毛,裂片錐狀線形,長(3-)5-10毫米;花冠白色,高腳碟狀,花冠管長1.3-2.5厘米,裂片多為5枚,長圓形,長1.3-2.2厘米,寬0.8-1.4厘米。果未見?;ㄆ?-10月。產(chǎn)于云南、廣西。越南、緬甸、斯里蘭卡和印度均有分布。
探春花,又叫迎夏,直立或攀援灌木,高0.4-3米。小枝褐色或黃綠色,當(dāng)年生枝草綠色,扭曲,四棱,無毛。葉互生,復(fù)葉,小葉3或5枚,稀7枚,小枝基部常有單葉;葉柄長2-10毫米;葉片和小葉片上面光亮,干時常具橫皺紋,兩面無毛,稀沿中脈被微柔毛;小葉片卵形、卵狀橢圓形至橢圓形,稀倒卵形或近圓形,長0.7-3.5厘米,寬0.5-2厘米,先端急尖,具小尖頭,稀鈍或圓形,基部楔形或圓形,中脈在上面凹入,下面凸起,側(cè)脈不明顯;頂生小葉片常稍大,具小葉柄,長0.2-1.2厘米,側(cè)生小葉片近無柄;單葉通常為寬卵形、橢圓形或近圓形,長1-2.5厘米,寬0.5-2厘米。聚傘花序或傘狀聚傘花序頂生,有花3-25朵;苞片錐形,長3-7毫米;花梗缺或長達(dá)2厘米;花萼具5條突起的肋,無毛,萼管長1-2毫米,裂片錐狀線形,長1-3毫米;花冠黃色,近漏斗狀,花冠管長0.9-1.5厘米,裂片卵形或長圓形,長4-8毫米,寬3-5毫米,先端銳尖,稀圓鈍,邊緣具纖毛。果長圓形或球形,長5-10毫米,徑5-10毫米,成熟時呈黑色?;ㄆ?-9月,果期9-10月。原產(chǎn)中國中部及北部。
云南黃素馨,又叫云南迎春,常綠藤狀灌木。小枝通常被短柔毛;葉片紙質(zhì)至薄革質(zhì),小葉片較大,長1-4厘米,稀可達(dá)5厘米,寬0.5-1.8厘米,上面光滑或疏被短柔毛,下面灰白色,疏被至密被白色長柔毛;花萼疏被短柔毛?;ㄆ?-10月,果期8-11月。原產(chǎn)云南,現(xiàn)各地均有栽培。
素方花,攀援灌木,高0.4-5米。小枝具棱或溝,無毛,稀被微柔毛。葉對生,羽狀深裂或羽 狀復(fù)葉,有小葉3-9枚,通常5-7枚,小枝基部常有不裂的單葉;葉軸常具狹翼,葉柄長0.4- 4厘米,無毛;葉片和小葉片兩面無毛或疏被短柔毛;頂生小葉片卵形、狹卵形或卵狀披針形至狹橢圓形,長1-4.5厘米,寬0.4-2厘米,先端急尖或漸尖,稀鈍,基部楔形,側(cè)生小葉片卵形、狹卵形或橢圓形,長0.5-3厘米,寬0.3-1.3厘米,先端急尖或鈍,基部圓形或楔形。聚傘花序傘狀或近傘狀,頂生,稀腋生,有花1-10朵;花序梗長0-4厘米;苞片線形,長1-10毫米;花梗長0.4-2.5厘米;花萼杯狀,光滑無毛或微被短柔毛,長1-3毫米,裂片5枚,錐狀線形,長(3-)5-10毫米;花冠白色,或外面紅色,內(nèi)面白色,花冠管長1-1.5(-2)厘米,喉部直徑2-3毫米,裂片常5枚,狹卵形、卵形或長圓形,長6-8毫米,寬3-8毫米;花柱異長。果球形或橢圓形,長7-10毫米,徑5-9毫米,成熟時由暗紅色變?yōu)樽仙??;ㄆ?-8月,果期9月。產(chǎn)于四川、云南、西藏、貴州西南部,為中國所特有。
主要價值
醫(yī)藥
葉(迎春花葉):苦、澀,平?;钛舛?,消腫止痛6 用于腫毒惡瘡,跌打損傷,創(chuàng)傷出血。 花(迎春花:苦,):發(fā)汗,解熱利尿。用于發(fā)熱頭痛,小便澀痛。
【白藥】金米呼:花治高血壓,頭昏頭暈《滇藥錄》。京米呼:花用于發(fā)熱頭痛,小便熱痛,癌腫;根用于小兒熱咳,小兒驚風(fēng);葉外用于陰道滴蟲,口腔炎,癰癤腫毒,外傷出血,跌打損傷,殺滅蚊蠅幼蟲《滇省志》。
【佤藥】啊器:根、皮治小兒高燒,支氣管炎《滇省志》。
園林
迎春枝條披垂,冬末至早春先花后葉,花色金黃,葉叢翠綠。在園林綠化中宜配置在湖邊、溪畔、橋頭、墻隅,或在草坪、林緣、坡地,房屋周圍也可栽植,可供早春觀花。迎春的綠化效果凸出,體現(xiàn)速度快,在各地都有廣泛使用。栽植當(dāng)年即有良好的綠化效果,在山東、北京、天津、安徽等地都有使用迎春作為花壇觀賞灌木的案例,江蘇沭陽更是迎春的首選產(chǎn)地。
植物文化
詩詞
1、唐·白居易:《玩迎春花贈楊郎中》
金英翠萼帶春寒,黃色花中有幾般?
憑君語向游人道,莫作蔓青花眼看。
2、宋·劉敞《迎春花》
秾李繁桃刮眼明,東風(fēng)先入九重城。
黃花翠蔓無人愿,浪得迎春世上名。
3、宋·韓琦《迎春花》
覆闌纖弱綠條長,帶雪沖寒折嫩黃。
迎得春來非自足,百花千卉共芬芳。
4.宋·晏殊《迎春花》
淺艷侔鶯羽,纖條結(jié)兔絲; 偏凌早春發(fā),應(yīng)誚眾芳遲。
5.唐·白居易《代迎春花招劉郎中》
幸與松筠相近栽,不隨桃李一時開。杏園豈敢妨君去,未有花時且看來。
文學(xué)人物
紅樓十二釵中,有賈府二小姐名喚“迎春”,此女落落寡合,不喜與眾釵黛為伍,頗類迎春花凌寒獨(dú)開之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