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我們

科普中國-野花椒根

百度百科
全球最大中文百科全書
收藏

野花椒根,中藥名。為蕓香科植物野花椒ZanthoxylumsimulansHance的根。分布于華東及遼寧、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廣東、貴州等地。具有化瘀療傷之功效。用于跌打損傷,胸腹疼痛,肢體麻木,毒蛇咬傷等。

入藥部位

根。

性味

味辛,性微溫。

歸經(jīng)

歸肺、肝、胃經(jīng)。

功效

化瘀療傷。

主治

用于跌打損傷,胸腹疼痛,肢體麻木,毒蛇咬傷等。

相關(guān)配伍

治寒痧腹痛:野花椒根皮、牡丹枝嫩葉、辣蓼頂端嫩葉各15g,吳茱萸9g,共研細(xì)末。每次2-3g,溫開水送服。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30-45g。

采集加工

春至秋季剝根皮或樹皮,曬干。

形態(tài)特性

野花椒又名:大花椒,紅花椒,野川椒,黃總管,小葉飛天蜈蚣,鳥不撲。灌木或小喬木;枝干散生基部寬而扁的銳刺,嫩枝及小葉背面沿中脈或僅中脈基部兩側(cè)或有時及側(cè)脈均被短柔毛,或各部均無毛。葉有小葉5-15片;葉軸有狹窄的葉質(zhì)邊緣,腹面呈溝狀凹陷;小葉對生,無柄或位于葉軸基部的有甚短的小葉柄,卵形,卵狀橢圓形或披針形,長2.5-7厘米.寬1.5-4厘米,兩側(cè)略不對稱,頂部急尖或短尖,常有凹口,油點多,干后半透明且常微凸起,間有窩狀凹陷,葉面常有剛毛狀細(xì)刺,中脈凹陷,葉緣有疏離而淺的鈍裂齒?;ㄐ蝽斏?,長1-5厘米;花被片5-8片,狹披針形、寬卵形或近于三角形,大小及形狀有時不相同,長約2毫米,淡黃綠色;雄花的雄蕊5-8(-10)枚,花絲及半圓形凸起的退化雌蕊均淡綠色,藥隔頂端有1干后暗褐黑色的油點;雌花的花被片為狹長披針形;心皮2-3個,花柱斜向背彎。果紅褐色,分果瓣基部變狹窄且略延長1-2毫米呈柄狀,油點多,微凸起,單個分果瓣徑約5毫米;種子長約4-4.5毫米?;ㄆ?-5月,果期7-9月。

生長環(huán)境

生于海拔500m以下的灌叢中,亦有栽培。分布于華東及遼寧、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廣東、貴州等地。

相關(guān)論述

《浙江天目山藥植志》:“治積勞損傷,胸腹酸痛麻木。”

1234

內(nèi)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

評論
中氣旋
少師級
已經(jīng)閱讀
2025-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