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菜是指非人工種植的可以食用的植物,靠風力動物等傳播種子自然生長,是大自然的寶藏之一。如今野菜不但登上了高級飯店的餐桌,也成為了人民日常的保健食品,深受人們的青睞。但是,吃野菜也是有講究的,如果不注意會適得其反,對身體不利。那么,吃野菜有哪些注意事項呢?今天介紹給大家:
野菜雖好,但不可多吃
野菜可謂是天然食物,但凡事講究適度。野菜畢竟是野菜,沒有成為“家常菜”一定有它的原因,也是人們從實踐中得來的經(jīng)驗,所以,嘗嘗鮮偶爾改善改善口味是可以的,但不宜大量吃。每頓建議不超過二兩,不宜天天吃。
不認識的野菜千萬別吃
吃野菜時要注意安全第一。辨識不清或無法辨識的野菜千萬別采,更不要吃,以免中毒。
受污染的野菜不要吃
野菜雖好,也要科學采摘,要留意周邊的生長環(huán)境。路邊或化工廠周邊的空氣不佳,生長的野菜易受污染。因此,采摘野菜最好到開闊的郊外,遠離垃圾場、化工廠和易受污染的場所。
并不是所有的人群都適合吃野菜
特別是孕婦、乳母、幼兒、老人這些體質(zhì)比較弱的人群及易過敏體質(zhì)人群,都不要輕易嘗試食用。另外,易腹瀉、腸胃功能較弱或患有慢性腸炎的人群,食用時也需注意。
有些野菜需要長時間浸泡
像山蒜、山藥菜等一些野菜有微毒,不經(jīng)浸泡,食用后會周身不適。這類野菜在煮食之前,務(wù)必要在清水里浸泡兩小時以上,進行解毒處理后,再根據(jù)常規(guī)的烹飪方法來烹煮。
野菜最好是現(xiàn)采現(xiàn)吃,就放的野菜不要吃
新鮮野菜不宜儲存,久放的野菜不但不新鮮,而且營養(yǎng)成分減少,味道變差。若要保存,可采用速凍方式進行保存。
野菜要注意烹飪方法
野菜不宜久燒久煮,避免造成維生素及無機鹽的損失。此外,野菜可食用的部分各有不同,采摘時需嚴格區(qū)分,勿把不可食用的部分一同烹煮。
這些野菜食用時要注意
薺菜(別名芨芨菜)
采摘時挑選新鮮的薺菜,不選帶花的薺菜,薺菜根部的食用價值很高,在制作的時候不要摘除根部。薺菜不宜久燒久煮,體質(zhì)虛弱、易腹瀉的人群不建議食用。
白蒿(中藥名茵陳)
嫩莖葉可供食用,曬干后可泡水喝。不宜多吃,每次食用不宜超過2兩,患有乙肝的患者不可盲目相信其藥用價值,過量食用可導(dǎo)致病情加重。
苜蓿
返青時的幼芽可食。苜蓿芽雖然營養(yǎng)豐富,但含有天然有毒成分,即有毒堿性氨基酸,可能引起人體自身免疫疾病。大量攝食苜蓿芽后,可能會破壞人體各種血球細胞,使人容易出血、感染、關(guān)節(jié)痛、光敏感等癥狀,故不宜大量使用,特別是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人群不建議食用。
灰灰菜
幼苗可食用,食用前需用開水焯過?;一也耸呛羞策愇镔|(zhì)的光感性植物,過多服用后,如受數(shù)小時日曬可引起急性光毒性炎癥反應(yīng),會出現(xiàn)皮膚紅腫、發(fā)亮,混身刺痛、刺癢,所以灰灰菜一次食用量不宜過多,食用后應(yīng)避免強烈日光暴曬,易過敏和對光敏感的人群不建議食用。
此外還有香椿、槐花、蒲公英、苦苦菜等野菜,野菜嘗鮮即可,不可多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