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

春捂到底要咋捂?「26°穿衣法則」來幫你!超實用!

陜西省科學技術協(xié)會

換季時節(jié)

氣溫忽高忽低

變幻莫測

每天出門前總要經(jīng)歷一番靈魂拷問:

今天到底穿啥?

不過呢?

不要慌張!

快點學會這個

↓↓↓

26度穿衣法則!

26度穿衣法則怎么用?

“26度穿衣公式”是一種根據(jù)環(huán)境溫度和個人體感溫度,計算出適合的穿衣厚度的公式。“26度穿衣公式”。也就是說,你的環(huán)境溫度為26度時你需要穿幾層衣物,才能保持身體的舒適度。每一層的衣物,可以根據(jù)其保暖性能,選擇不同的材質和厚度。比如,一層薄薄的T恤可以視為1度,一層厚實的羊毛衫可以視為4度,以此類推。

?? 用26度(人體最舒適溫度)減室外溫度,再對照上面的衣服溫度就知道穿什么衣服啦!就假如今天10度——

不同的衣服可以根據(jù)天氣變化,穿搭出最適宜氣溫的組合。切勿盲目追求風度而不要溫度。要根據(jù)自身實際的體感溫度最適宜的衣物進行搭配,風度溫度二者兼得才是時尚穿搭的第一要義。

圖片來源:秀米

這個公式適用于所有人,無論你是兒童、青年,還是老人,都可以根據(jù)這個公式選擇適合自己的穿衣厚度。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這個公式只是一個參考,具體的穿衣選擇還需要根據(jù)個人的體感和環(huán)境條件進行適當?shù)恼{(diào)整**。**比如,對于兒童和老人,由于他們的體溫調(diào)節(jié)能力較弱,可能需要選擇更多的衣物來保暖。對于運動量大的人,由于他們的體溫較高,可能需要選擇較少的衣物來散熱。

記得注意春天氣溫剛轉暖,不要過早脫掉棉衣,因為初春氣溫變化大,過早脫衣容易導致身體不適應氣候變化而生病,“春捂秋凍”還是要牢記!

俗話說“春捂秋凍”,

“春捂”到底該怎么“捂”?

“捂”到什么時候?

1、為什么要“春捂”?

從中醫(yī)養(yǎng)生角度講,正所謂“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按何妗笔琼槕禾礻枤馍l(fā)的需要,可以更好地保護身體的陽氣。從氣溫角度講,初春時節(jié),乍暖還寒,氣溫變化較大,如果過早脫掉厚衣服可能會使身體受寒,容易引起呼吸道系統(tǒng)疾病及冬春季傳染病等?!按何妗钡脑瓌t更多適用于平時體質虛弱的年輕人、抵抗力較弱的老年人、久病之人以及兒童。對于青壯年,尤其是體質偏燥熱、陰虛或者濕熱的人,“春捂”就不一定適合了。

2、到底該咋“捂”?

“捂”的程度應以自身感覺溫暖又不出汗為宜,如果“捂”時不覺得咽干舌燥,身體也不出汗,即便氣溫稍高,也不必急著減衣。如果覺得“捂”后身體出汗,則要早點換裝,不然“捂”出了汗,反而容易受風著涼。專家提醒,衣服一定要慢慢減,不能驟減,但也要注意不能“捂”過頭,應根據(jù)氣溫變化及自身情況,保持人體溫度在37℃左右即可。

3、這3處重點“捂”

“春捂”并不是簡單的“多穿衣服”,“捂”的位置也很重要。專家建議,做好這3處的保暖:

  • 頸項部:頸項部有風池穴和風府穴,是容易中風邪的地方。保護好頸項部,可以避免風邪侵襲,建議根據(jù)溫度戴好圍巾、帽子。
  • 膝足部:俗話說“寒從腳下生”,因此膝足部的保暖尤為重要?!按何妗贝┮驴勺裱跋潞裆媳 钡脑瓌t,上身可以穿得薄一點,但秋褲先別著急脫。
  • 腹部:主要是“捂”肚臍,肚臍又叫神闕穴,溫暖此處可鼓舞脾胃陽氣,特別是一些胃部怕冷、愛腹瀉的人,要特別注意肚臍部位的保暖。

4、“春捂”時間越長越好嗎?

盲目“捂”不可取,何時可以不再“捂”呢?專家介紹,“春捂”可以遵循“815”原則。當晝夜溫差大于8℃以上時,說明氣溫不穩(wěn)定,需要“捂”;當氣溫連續(xù)保持在15℃以上,且維持了一兩周時,就不需要“捂”了,可以適當減少衣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