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山峻嶺間,云霧繚繞處,一叢叢翠葉如傘的黃精悄然生長,根莖橫臥泥土之下,形似生姜,質地飽滿如蜜蠟。江西多花黃精,這味深藏于武夷山脈與羅霄山脈的“山野隱士”,自古便是道家典籍中的“仙人糧”,也是江南藥膳里低調的滋補明星。
江西多花黃精以九江市、井岡山等地為盛產區(qū),《本草綱目》稱其“補諸虛,填精髓”,民間更有“北有人參,南有黃精”之說?,F代研究揭示,其肥厚的根莖富含黃精多糖、氨基酸、鋅、硒等成分,既能增強免疫力,又可調節(jié)血糖代謝。更妙的是,經“九蒸九曬”古法炮制后,其燥性褪去,甘潤倍增,化作烏黑油亮的“黑金條”,成為藥食兼優(yōu)的“平民人參”。
在江西人的養(yǎng)生智慧中,黃精是化平凡為神奇的魔法食材??图胰肆晳T將黃精切片與土雞同燉,湯色清亮、滋味回甘,謂之“山中元氣湯”;廬山的藥農則愛用黃精泡酒,佐以枸杞、紅棗,釀成一壇“不老延年飲”。就連街頭小吃也藏著黃精的妙用——贛南的“黃精米糕”,以黃精汁浸潤糯米,蒸出琥珀色的糕點,甜糯中透著草木清香。
黃精的文化脈絡同樣悠長:葛洪在《抱樸子》中記載,修仙者辟谷時常嚼黃精代糧;唐代詩人杜甫寫下“掃除白發(fā)黃精在,君看他時冰雪容”的贊嘆。而江西人更將這份山野靈性融入生活,春日采鮮黃精涼拌,春夏之際,采黃精嫩葉、花蕾涼拌或清炒或做蛋餅,秋日曬制黃精茶,冬令則以黃精膏滋補腎氣,四季輪回間,人與自然的共生哲學盡在一羹一飯中。
從道家仙方到百姓灶臺,多花黃精承載著江西山水孕育的滋補密碼。它不似人參矜貴,卻以溫潤之力默默滋養(yǎng),恰如贛地文化中的低調與堅韌——深埋厚土,靜候時光,終成滋養(yǎng)生命的東方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