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00米深處沉睡100多年!3D掃描揭示“泰坦尼克”號沉沒時刻

科普中國
公眾科普,科學傳播。
收藏

“泰坦尼克”號已在北大西洋3800米深的海底沉睡了100多年,然而人們對它的興趣仍然沒有消失。最近,研究人員通過分析對沉船殘骸所做一比一數(shù)字化3D重建結(jié)果,揭示了先前不為人知的沉船前最后時刻。

英國深海測繪公司“麥哲倫”2022年夏天開展測繪工作。專業(yè)人員操控潛水器,共計耗時200多個小時,從各角度拍攝超過70萬張圖片,創(chuàng)建出沉船殘骸的精確3D圖像。據(jù)英國廣播公司8日報道,圖像顯示,“泰坦尼克”號巨大的船首仍然立在海底,如同仍在航行一般,但在600米開外,船尾卻已成為一堆殘缺不全的金屬。舷窗上的玻璃破碎,可能在刮過冰山時損壞。
研究“泰坦尼克”號的專家帕克斯·斯蒂芬森說,全面了解整個沉船殘骸是弄清事故真相的關鍵。

先前有幸存者稱,當“泰坦尼克”號沉入海底時,鍋爐房的燈還亮著。這表明鍋爐工們一直工作到沉船前最后一刻。

研究人員特別關注其中一間鍋爐房。它位于船體斷裂處,因此從掃描圖上很容易看到。圖像顯示,一些鍋爐爐身凹陷,這表明它們在墜入水中時仍在運行。研究人員在船尾的甲板上還發(fā)現(xiàn)了一個處于打開狀態(tài)的閥門。這表明沉船時,蒸汽仍在進入發(fā)電系統(tǒng)。

斯蒂芬森說,災難發(fā)生后,鍋爐工們沒有自行逃生,而是選擇留下來將煤鏟入鍋爐,以維持照明,讓船員可借助光亮盡快釋放救生艇,因而挽救了很多生命。最終,鍋爐工們?nèi)吭嵘泶蠛?,“甲板上那個打開的閥門告訴我們這一切”。

微信圖片_20250421102255.jpg

圖為“泰坦尼克”號的資料照片。新華社發(fā)

此外,研究人員還根據(jù)“泰坦尼克”號結(jié)構(gòu)、航行速度、方向和位置等信息,利用先進數(shù)值算法、計算模型和超級計算能力重建了“泰坦尼克”號的沉沒過程。
模擬結(jié)果表明,由于擦過冰山,“泰坦尼克”號船體上留下一連串穿孔。按照設計,即使4個水密隔艙被淹,“泰坦尼克”號也能保持漂浮。但根據(jù)模擬計算,冰山破壞了6個水密隔艙,水順著這些只有A4紙大小的孔緩慢卻穩(wěn)定地流入隔艙,最終導致船只沉沒。

研究人員表示,還需要多年才能完成本次數(shù)字化重建結(jié)果的徹底分析。

斯蒂芬森說,“泰坦尼克”號每次只向人們講“一點點”故事,“但每一次,都讓我們欲罷不能”。

1912年,“泰坦尼克”號郵輪在駛往美國紐約的首航中撞上冰山,在北大西洋沉沒。“泰坦尼克”號是當時世界上體積最大、內(nèi)部設施最豪華的郵輪。據(jù)記載,2200多名乘客和船員中,約1500人不幸遇難。1985年,人們在加拿大紐芬蘭島東南方向約3800米深的海底發(fā)現(xiàn)沉船殘骸。

來源:新華網(wǎng)

評論
無為通達
少傅級
這次3D掃描和重建工作不僅為我們提供了關于“泰坦尼克”號沉沒時刻的寶貴信息,更為我們理解這一歷史事件提供了全新的視角。然而,研究人員表示,還需要多年才能完成本次數(shù)字化重建結(jié)果的徹底分析。我們有理由相信,在未來的日子里,“泰坦尼克”號還將繼續(xù)向我們講述它那未完的故事。
2025-04-21
科普科普知識的搖籃!
大學士級
在北大西洋3800米的幽藍深處,“泰坦尼克”號靜靜沉睡超百年。借3D重建,其沉沒時刻如畫卷展開:船首傲立,船尾殘損,鍋爐工堅守。模擬再現(xiàn)致沉緣由,每次探秘,皆似與歷史深情對話,令人沉醉。
2025-04-21
清風徐來愛科普
學士級
3D掃描技術不僅改寫了我們對泰坦尼克號沉船事件的認知,更開創(chuàng)了深海文化遺產(chǎn)保護的新范式。通過對沉船全方位的3D掃描,我們能夠更全面地了解其外觀和內(nèi)部結(jié)構(gòu),深入研究沉沒過程中的細節(jié)。這不僅對歷史研究具有重要意義,也為文化遺產(chǎn)保護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2025-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