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第56個世界地球日主題宣傳活動啟動儀式在中國地質大學逸夫博物館舉行。本次活動以“珍愛地球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為主題,匯聚各方的目光,一場關于守護地球的生動實踐由此啟航。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副校長胡守庚,湖北省林業(yè)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張鵬,湖北省科學技術協(xié)會二級巡視員陳革,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廳博物館及社會文物處處長盧申濤,湖北省自然資源廳科技合作處干部方銳敏,湖北省對外科技交流中心科技會展部副部長周婷,武漢市洪山區(qū)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長任理華出席啟動儀式,11家非國有博物館館長、學校師生代表共同見證這場與地球息息相關的重要時刻。
啟動儀式上,胡守庚致辭強調,世界地球日科普宣傳活動不僅是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tài)文明思想的關鍵之舉,更是推動全社會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理念的重要契機,也是號召大家積極響應“雙碳”戰(zhàn)略、踐行綠色生活方式的實際行動。他表示,近年來,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始終將科學普及工作擺在重要位置,充分發(fā)揮學校特色優(yōu)勢,致力于提升科普服務能力與水平,全力做好新時代科普工作。胡守庚對逸夫博物館寄予厚望,希望其能深挖地學科普內涵,持續(xù)加強科普能力建設,為提升全民科學素養(yǎng)、推動社會創(chuàng)新發(fā)展貢獻力量。
張鵬表示,地球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家園,保護地球就是守護人類的未來,這不是少數人的孤獨長跑,而是需要代代接力的偉大事業(yè)。談及母校地質大學,他表示,地大在地球生態(tài)保護、極地科考研究和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等多個方面發(fā)揮著引領性的作用,取得了一系列標志性的成果,并鼓勵地大學子樹立遠大理想,苦練過硬本領,積極投身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中國式的現(xiàn)代化。他殷切期望逸夫博物館能充分發(fā)揮地球科普展示作用,成為傳播生態(tài)文明思想的前沿陣地與展示地球科研成果的閃亮標桿。
活動現(xiàn)場,精彩瞬間不斷。陳革為6名“優(yōu)秀志愿講解員”頒發(fā)證書,這些青年講解員們以“傳播地學知識,講好地球故事”為使命,用扎實的服務與創(chuàng)新實踐,詮釋著新時代青年的責任擔當;盧申濤為8名“地球小英雄”送上榮譽,他們來自地大附屬學?!皩W雷鋒志愿服務隊”,在校園志愿活動中積極行動,用稚嫩的雙手為保護地球貢獻力量。
地大附屬學校的同學們更是用精彩表演將活動氛圍推向高潮。504班同學帶來的合唱《世界贈予我的》,歌聲清澈悠揚,仿佛將世界的美好一一呈現(xiàn)在眾人眼前,贏得陣陣熱烈掌聲;隨后的朗誦《保護地球媽媽》,孩子們用真摯的情感和有力的話語,傳遞出守護地球的迫切心聲,讓在場所有人陷入對地球責任的深深思考;505班同學表演的《垃圾分類你我做起》手勢舞,動作靈動、精神飽滿,以充滿創(chuàng)意的方式號召大家成為垃圾分類小能手。學生代表隋欣宸同學宣讀“珍愛地球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倡議書,字字句句都飽含著對地球的熱愛與守護決心。
張鵬、陳革、胡守庚、盧申濤、董有明、劉明利、帥斌、方銳敏及學生代表共同開啟屏幕,宣布第56個世界地球日主題宣傳活動正式啟動。
啟動儀式后,科普盛宴持續(xù)展開。李長安教授帶來《走進中國世界地質公園》科普講座,帶領大家云游壯美地質公園;逸夫博物館科普教室,“土壤的奧秘與保護”“礦物探索之旅”等趣味科普實踐活動同步進行,孩子們在動手實踐中探索地球奧秘。
一樓大廳的中國世界地質公園攝影作品展,全方位展示40余家中國世界地質公園的絕美自然風光,讓人仿佛身臨其境;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兩校區(qū)還同時開展“舊物新生 綠色閱讀——書封改造環(huán)保手工活動”,讓舊物煥發(fā)新生,踐行綠色環(huán)保理念。
本次活動由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湖北省林業(yè)局、湖北省科學技術協(xié)會、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廳、湖北省自然資源廳主辦,多方共同承辦、協(xié)辦,凝聚起守護地球的強大合力,為倡導珍愛地球、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注入了新的活力 !
現(xiàn)場直擊——
“保護地球就是為未來做準備”
“在學校里,我每次用完水都會把水龍頭關得緊緊的,看到有同學忘記關,我也會主動去提醒?!钡卮蟾綄賹W校502班張尹捷是一名地球小衛(wèi)士,向記者分享了一些節(jié)能小竅門?!暗厍蚴俏覀兩畹牡胤?,就像一個溫暖的大家庭。地球給我們提供了水資源、森林資源、礦產資源等很多有用的東西。我希望以后的小朋友也能生活在一個美麗的地球上,看到藍天白云、青山綠水。保護地球就是為未來做準備,讓我們的子孫后代也能享受地球的美好,有一個快樂的童年。”
“礦石就像地球肚子里面的神秘寶藏”
閃爍金光的黃鐵礦、湛藍如晴空的藍銅礦、晶瑩透亮的水晶簇、方解石……三樓科普教室里,老師通過生動有趣的方式講解礦物的基礎知識,從用途、形態(tài)和特點等方面帶孩子了解那些礦物。“敦煌壁畫單純、瑰麗而厚重的色彩都來自礦物,源于自然。因為使用了礦物顏料,敦煌壁畫的大部分色彩得以千年不變,至今鮮艷如初?!崩蠋熃榻B,“化學顏料僅僅出現(xiàn)200多年,可巖畫卻已保存上千年的歷史,這是中國古人的智慧,更是我們自己的瑰寶?!?/p>
“今天下午的礦物之旅講座簡直太酷了!原本以為石頭、礦物什么的就是普普通通的東西,聽完講座才發(fā)現(xiàn),它們就像藏在地球肚子里的神秘寶藏,每一種都有超有趣的故事!”地大附屬學校隋欣宸同學興奮表示,這堂課就像一把神奇的鑰匙,打開了我探索地球奧秘的大門,我已經迫不及待想發(fā)現(xiàn)更多礦物世界的驚喜啦!
來源:武漢科技報
記者:盛甜
攝影:劉煉
通訊員:徐燕
編輯:趙雪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