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

大象轉運應優(yōu)先考慮棲息地狀況,支持生態(tài)走廊及BCON

中國綠發(fā)會
長期致力生態(tài)文明建設、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fā)展
收藏

綠會國際大象專家工作組于6月14日下午與“自然保護解決方案”(Conservation Solutions)專家Andre Uys及大象保護專家Grant Burden舉辦第三次工作會議,并與對方交流了麻醉轉運相關的細節(jié)和目前設立大象棲息地需要注意的事項。

Andre Uys博士是一名來自南非的資深獸醫(yī)和動物麻醉學家,同時也是環(huán)境保護組織Conservation Solutions的創(chuàng)立者之一。過去二十年來,他麻醉和轉運過的動物有成百上千頭,足跡遍布非洲的13個國家。據他本人所說,他在2000年左右還在中國上海的野生動物園進行過類似轉運工作。

會議開始后,Andre博士首先簡要介紹了目前他的工作情況以及對中國大象遷徙原因的關心。

他表示,在非洲此前的轉運工作中,小組都是7-10人,但在有合適設備的情況下能處理上百只的大象。至于麻醉方面,麻醉的定量不是問題,但是如何同時麻痹整個象群則需要進一步研究。在成年象顯現(xiàn)出藥效后對小象進行麻醉可能是最安全的選項。直升機的降落地點和轉運車輛的安排,即選擇行動的地點更是重中之重,五米或者十米的差距可能就是成敗所在。

綠會國際大象專家工作組組長周晉峰博士進行了進一步細節(jié)的詢問,包括同時麻醉的注意事項,對于棲息地的選擇要件等等。Grant Burden表示,需要明確遷徙原因后再對癥下藥。關于大象的新棲息地,生態(tài)環(huán)境和圍欄等限制條件是需要優(yōu)先考慮的事項。至于轉運距離則不成太大問題。他表示,假如能以這次大象遷徙為契機,從根本上預防人象沖突的發(fā)生,就再好不過了。

Andre補充道,此前他在中國進行轉運時感受過中國的交通基礎建設,他認為這次大象轉運同樣不成問題。他認同綠會提出的“鄰里生物多樣性保護”(BCON)理論,以及對大象生態(tài)走廊的考量,并認為中國目前在這方面展示出了良好的品質,保證了大象與人的沖突在這期間最小化。假如這種趨勢能夠維持就再好不過,所以應該在國際目光關注下盡可能保證大象安全和棲息地的合理安排。

周博士最后總結道,在本次會議后,綠會國際大象專家工作組將考察棲息地的聯(lián)通性和生態(tài)系統(tǒng)等等情況,并盡量展示出棲息地選擇的重要性。信息分享于此類國際合作中至關重要,是很重要的,包括目前地點,已有的棲息地選項。感謝本次國際專家對于鄰里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支持,期待保護區(qū)擴大和生態(tài)走廊的建設都能如專家所言逐漸落實。

整理/Stan 審/Lin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