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篇,我們首先提醒大家的是,此處為的糟牙,并非“后槽牙”的“槽”。
這個糟牙,實在讓我們傷了一下腦筋。
上周,我們做了一臺鼻中隔腫物的手術(shù)。由于鼻中隔已經(jīng)嚴重狹窄、變形,氣管插管只能由口腔進行。
但是,這個老大爺?shù)难婪浅2缓?,可以用“一口糟牙”來形容。確切的說,應(yīng)該是幾顆糟牙。只不過,這老大爺僅剩的幾顆牙卻分布于何處,因此不得不用“滿口”來形容。
頭面部手術(shù),尤其是涉及呼吸道的手術(shù),尤其讓我們麻醉科“緊張”。這是因為,在病人手術(shù)過程中,呼吸道是不容有失的。
目前,可以這么說:絕大多數(shù)的麻醉意外,都是呼吸道出的問題。以目前麻醉學科的發(fā)展狀態(tài),如果做好呼吸和循環(huán)兩大系統(tǒng)的穩(wěn)定,患者出問題的可能性是非常低的。
正因為此,主任刻意把這臺老年且涉及呼吸道的手術(shù)安排給了我。
看到排臺之后,我并未多想。作為高年資醫(yī)生,幾乎每天都要面對各類疑難問題。
然而,當我去病房訪視這個患者的時候,我一下子就犯了難。
我難的,并不是他的年齡大,也不是他有一些高血壓的問題。而是,他的牙非常的糟。
有人說,就一個牙的問題,有什么糾結(jié)的呀?
這是因為,在實施全麻的時候,我們麻醉醫(yī)師要在患者口腔內(nèi)插入一根塑料管進入肺部。這根塑料管,就是患者的生命通道。
在建立這個安全氣道的時候,幾乎都會用到這樣或者那樣的插管設(shè)備。而在這個過程中,很難避免接觸牙齒。
老大爺?shù)倪@幾顆牙,目測過去,幾乎都是小細根那種。問他活不活動?他也沒掖著藏著,直接說都活動、快掉了。
和他兒子溝通的時候,兒子的意見很明確:掉了就掉了。但在征求他本人意見的時候,他說了一句“盡量別弄掉”。
一句“盡量”,我的壓力陡增。
回到科室后,我反復琢磨:該用哪種插管工具呢?
目前,大部分都用直視喉鏡或者可視喉鏡。但是,這兩種都很難完全避開這幾顆、尤其是前面的那兩顆。
纖支鏡插管,是比較好的選擇。但是,纖支鏡的操作時間相對會長一點。關(guān)鍵一點,用完的纖支鏡需要清洗和消毒。而這個活,都是要自己來完成。
光棒插管,這是一個不錯的選擇。既不需要把患者的口腔打開很大、又沒有很大的動作,就可以完成插管。關(guān)鍵的是,幾乎就可以在糟牙露出的縫隙中插入光棒、完成插管。
插管方案已定,我放心下班了。
第二天,我準備麻醉的時候,發(fā)現(xiàn)還有兩臺需要使用光棒的手術(shù)。
作為高年資醫(yī)生,只能有風度的把光棒讓給了科里的年輕同事。
考慮到自己對氣道解剖掌握不錯,又曾經(jīng)多次實施徒手插管的情況,我很快決定要嘗試一下徒手插管。徒手插管,更不需要擔心牙齒脫落的問題了。
準備就緒,我刻意把纖支鏡也放在了旁邊。一旦徒手插管失敗,立即使用纖支鏡插管。
幸運的是,一次成功。
放聽到肺部呼吸音完全正常后,我終于放下了懸著的心。
在這里,順便說一句實在話:徒手操作,也有很多缺陷。尤其是對口咽部解剖不夠熟悉的朋友,不要輕易嘗試。即便是非常有經(jīng)驗的麻醉醫(yī)師,也要做好插管失敗的應(yīng)急預(yù)案。比如,將可視喉鏡或者纖支鏡放在手邊備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