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

野西瓜苗不是西瓜,也不是苗

果殼自然
探索萬物之美,守護自然的豐富、獨特與永恒。
收藏

提到野西瓜苗Hibiscus trionum,似乎已經(jīng)很久沒有見到這種小雜草了。對,它就是小雜草,一種曾經(jīng)出沒于田埂、花壇、路邊空地、甚至你兒時園子里的空花盆里。每至秋風起,在半干旱的荒草叢中,會時不時的冒出來這種小野花,花瓣色白,卻有些舊黃,和蒿草、反枝莧的秋色一起,是兒時秋天的代名詞。

野西瓜苗的花 | 南川木菠蘿

不是西瓜,也不是苗

七月間是西瓜大量上市的季節(jié),小時候吃西瓜喜歡到處吐籽。于是而后八月秋風起的時候,在房前屋后的草叢里都會有很多的西瓜籽發(fā)了芽苗。兒時最喜歡在荒草叢中找西瓜苗,因為一月余的時間,這些西瓜藤總會結出一個網(wǎng)球大的小瓜蛋子。小孩子并不為了吃,就是為了玩耍罷了。

但是尋找西瓜秧子的孩子們,也總會找到一種和西瓜秧苗極其相似的植物。孩子們遇到后,也會像照顧瓜秧那樣照顧它,替它折除周圍的雜草,并用蒿子稈蓋起來。孩子們期待它能不假時日結出瓜,卻發(fā)現(xiàn)它長不大就開出了白花,而后悻悻的結出個像棉桃子一樣又不像的小空殼子,便大失所望了。這就是野西瓜苗,它的葉子也是深羽裂葉,與西瓜很近似,于是得此諢名。

野西瓜苗的葉,從根部就分成幾條大葉脈 | Bogdan / Wikipedia

真?西瓜苗的葉,最大的葉脈只有一條 | 日歷娘

其實仔細看野西瓜苗和西瓜的葉子,還是有很大不同。西瓜的葉子是深羽裂狀葉片,但是葉片是單主脈的,或者是有一兩組支脈形成的大的側裂片。而野西瓜苗,雖然它的葉子也是深羽裂,但是明顯多主脈的葉片便泄露了天機。

有很多人搞不清楚單主脈和多主脈的區(qū)別,其實可以仔細觀察葉脈的結構,如果只有一條粗葉脈從葉基部伸出,那就是單主脈,而有數(shù)條粗脈從基部伸出的話,那就是多主脈的葉片。

野西瓜苗開裂的果實 | Stefan.lefnaer / Wikimedia Commons

野西瓜苗的多主脈葉和黃白色的小花昭示了它的身份。野西瓜苗,雖有“野西瓜”三個字,卻與西瓜毫無瓜葛。它和路邊的蜀葵、田里的棉花、花壇里的錦葵都是親戚,同屬錦葵科的植物。錦葵科有三大特征,多主脈的掌形葉片,寬大發(fā)達的萼片,以及合生成管狀的雄蕊柱。

野西瓜苗三樣一個不差,葉片雖然深裂,卻掌脈明顯;花朵雖然較小,但膜紙質的大萼片和短小的雄蕊柱也不少。尤其是膜紙質的萼片在花后包裹著小小的果實,形如一個個半透明且上舉的小鈴鐺,所以野西瓜苗又叫“香鈴草”。奈何它的“香鈴”結出的時間有些晚,頂著“西瓜苗”的名號過了自己的大半生。

逐漸遠去的野西瓜苗

正如開篇提到的,野西瓜苗曾是極其常見的野草。尤其是曾經(jīng)非常猖獗的田間雜草。北方旱地農(nóng)田里,因為野西瓜苗的生長周期很短,所以在夏秋時分,這種惡性雜草鋤都鋤不完。而且野西瓜苗特別喜歡長在被人去除植被之后的裸露荒地,尤其是田埂和路邊,那里既然沒有人的拔除,它便可以肆意地向田里傳播種子。野西瓜苗的種子幾乎沒有休眠期,于是一撥又一撥的種子落到田里,加之野西瓜苗又耐鹽堿又耐旱,它便成為旱田里最堅挺的雜草之一。

野西瓜苗的花 | Agnieszka Kwiecień, Nova / Wikimedia Commons

野西瓜苗如此泛濫,其實是因為人類的關系。很多錦葵科植物都是有名的伴人植物,因為它們的種子輕巧且邊緣長有毛和刺,很容易藏于衣物縫隙與牲畜毛發(fā)里。伴人植物一名由來,其實就是只要有人的蹤跡,就有這類植物的蹤跡。最有名的伴人植物大抵是蜀葵。這種原產(chǎn)自中亞的大型錦葵科植物,跟著人類的腳步,逐漸擴散至整個亞洲地區(qū)。野西瓜苗和蜀葵類似,只是人類對蜀葵還覬覦其美貌,而野西瓜苗就是純粹伴隨著人類的而腳步罷了。

蜀葵雖然被馴化為觀賞植物,也如雜草般常見 | Pixabay

伴人植物還有一個明顯的特征,就是在人類深度影響的環(huán)境里,這種植物會格外的多樣和繁茂,一旦人的腳步離開,它也會跟著漸漸消失在荒野里。因為很多種伴人植物是需要人類不停地干擾土壤,形成空曠的生活空間,而一旦人跡消失,原生草本和灌木發(fā)展起來,它也就沒有了生存之地。所以野西瓜苗一般喜歡生長在田地和路邊,一旦深入荒原,便很少見了。

可是最近的幾年里,野西瓜苗卻越來越鮮見,似乎快要淡出人們的視線了。只有偶然的半干旱裸露的荒灘里,還能找到一些零星的蹤跡。野西瓜苗的境地如此,其實和人類有很大的關系。近些年城市建設越來越精細化,城市地面大面積硬化使得野西瓜苗可以生長的地方越來越少。大面積可種植的土地也被園林草皮所覆蓋,加上反復的剪草除草,也讓它無法長大。城市周邊的農(nóng)田也越來越單一化精細化栽培,高產(chǎn)的玉米伴隨著除草劑的使用,讓野西瓜苗逐漸退出生態(tài)舞臺。

野西瓜苗的科學繪圖 | Flickr / Swallowtail Garden Seeds

加上它在原產(chǎn)地中亞以外,都是以伴人植物的角色出現(xiàn),當人“拋棄”它的時候,它自然也會從人的視野中消失。雖然野西瓜苗并沒有什么絕跡的危險,但是似乎印證著那句老話:“成也蕭何敗蕭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