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發(fā)布了“徒手氣管插管視頻”后,有很多朋友和我咨詢是如何操作的。
下面,我們用一點時間為大家詳解一下。
首先,我們強調兩點:一,要熟悉解剖;二,操作要規(guī)范。
其次,要做好插管失敗的防范預案。
關于熟悉解剖方面,大家要熟悉口腔及咽喉部位的解剖。尤其要注意舌根、會厭、聲門口以及食道之間的空間位置關系。
需要注意的是,麻醉后或者患者無意識狀態(tài)下,舌根是向后堆的。這樣的解剖狀態(tài),會影響氣管導管的置入。即便勉強插入口腔,也會因舌根的重力導致氣管導管被壓向咽后壁。
其結果是,氣管導管幾乎百分之百會進入食道。盡管努力嘗試多次,可能均落入食道。
如果有喉鏡提拉舌根及下頜,這個問題就不會存在。
那么,當我們實施徒手插管的時候,該怎么避免氣管導管進入食道?
在這里,我們?yōu)榇蠹医榻B一下大拇指提拉下頜法:
具體操作為:左手提拉,右手持導管插入。
操作者站位:與一般插管相同,麻醉醫(yī)師面向患者頭側站立。
麻醉醫(yī)師左手必須帶厚一點手套,以防被患者牙齒劃傷手指。
徒手插管對肌松要求條件低,因此可以在推注藥物幾秒鐘后即可實施氣管插管。
當患者意識消失后,右手輔助左手,將左手大拇指插入患者口腔,扣住下頜,其余四指配合大拇指扣住下頜。
麻醉醫(yī)師向前上方(手術床無影燈所在位置)提拉下頜,直至出現(xiàn)可容納導管置入的空間。
右手持導管插入。這一步驟,也有諸多影響成功的細節(jié):
導管塑形方面:要注意將導管塑形成“L”型?!癓”型導管,可在拉出導絲的時候自動彈入聲門。關于這部分內容,我們在下期內容詳解。
前端的長度,根據(jù)患者下頜長度決定。多數(shù)人,其長度在5厘米即可。
手持導管的動作要求:
執(zhí)筆式捏住導管中部,導管尖端對準無影燈所在位置。
需要注意的是,插管過程中,任何時候都要牢固捏著導管,這樣才能保證麻醉醫(yī)師時刻清楚導管尖端的位置。
插入過程細節(jié):
要從患者右側口角插入導管。
導管尖端越過舌根后,立即扶正導管,使導管尖端對準無影燈。
在這個過程,必須保證動作輕柔,不要劃破口咽部黏膜。
扶正氣管導管后,向前輕輕推送導管,直至遇到阻力。
需要注意兩點:
1.左手要一直提拉下頜;
2.氣管導管要有一個緊貼舌根的提拉動作,但不要導致氣管導管變形。
遇到阻力后,可松開左手大拇指。立即用左手按壓患者胸廓;同時,將耳朵湊近氣管導管末端聽氣流聲。
如果插進氣管內,會有非常清晰的氣流聲。并且,可以明顯感受到氣流沖擊耳朵。
如果未進入氣管,可能有兩種可能:
1.大概率落入食道
如果是這種情況,重新用左手提拉下頜,右手輕提導管,慢慢后退。當右手感受到一個突然地落空后,立即停止后退,同時再次向無影燈所在位置方向推導管尖端。發(fā)現(xiàn)有阻力后,停止前推動作,用耳朵聽氣流。
2.導管尖端頂在梨狀窩或者咽喉其他部位
如果是這種情況,右手要將提拉導管的力量松一下(接觸咽后壁為佳)。之后,再次重復向前推的動作。
初次嘗試徒手插管,建議故意將導管尖端插入食道。
插入食道后,有食道作為參考,聲門位于食道的左前上方正上方或者右前上方。
關鍵一點,動作一定要慢。不要擔心血氧會掉下去。當做好充足的吸氧后(面罩高流量吸氧3分鐘以上),正常肺功能患者可幾分鐘不需要吸氧。
小技巧:假設無法搞清楚導管尖端跑哪里去了,可以輕提導管,并輕輕嘗試逆時針以及順時針旋轉導管尖端。此時會發(fā)現(xiàn)導管一般位于喉部的一側。因此,在嘗試退出一點重新插的過程,只需要給導管前端施加一個向喉的力量。一旦導管退出食道,導管尖端第一時間大概率會劃入聲門的方向。接著,順勢輕推導管,大概率就進入聲門了。
再次提醒:動作要慢!動作要柔!口咽部黏膜非常脆弱;聲門更脆弱!杓狀軟骨脫臼、拔管后聲音嘶啞,與暴力插管是分不開的。當然,有些人的杓狀軟骨容易脫臼,但我們也不能為自己的技術不夠精細找借口!
當聽到有明顯的氣流流出后,如果沒有助手的情況,輕輕松開提拉下頜的左手,拔出導絲。此時,右手不要有任何動作,捏緊導管,保持導管的位置不動。拉出導絲一厘米后,此時的導管尖端一般已完全進入聲門,這時就可以推送導管并同時拔出導絲了。
插入導管后,第一時間按壓胸廓并用耳朵聽。假設沒有明顯的氣流,立即拔出氣管導管,重新安裝導絲、重新塑形、再次插管。
當再一次失敗后,不要有第三次,應立即用可視插管工具明視插管。
對于有經(jīng)驗的醫(yī)師,兩次插管不中,大概率有解剖異常。明視插管的意義,不僅僅是為了盡快解決目前的插管問題,更是為了經(jīng)驗積累。
在這里,再補充一下患者頭頸位置的細節(jié):
無明顯異常的患者,保持頭部略后仰的去枕平臥位即可。
喉頭特別高的患者??煽紤]頭部墊一個墊子。頭部墊起來后,上移的咽部可減少與喉腔的角度,有利于導管尖端順利進入聲門。
徒手插管的意義:
在可視化的今天,年輕醫(yī)師的解剖功底越來越薄。一旦失去先進的工具,可能束手無措!
徒手插管技術,對解剖功底要求極高,因此建議有一定插管經(jīng)驗的醫(yī)師在能保證患者安全的前提下嘗試。
徒手插管,更適合牙齒糟爛、碰不得的老年人插管??赡鼙裙獍舻炔骞芨哂袃?yōu)勢的地方是,麻醉醫(yī)師的目光更多集中在患者口腔以及喉部的位置,而不是去看屏幕或者僅僅看光棒前端的光點。
【重要提醒】插管成功后,一定要用聽診器確認導管是否在氣管內?。?!
掌握解剖,不再有困難插管!預祝大家都能游刃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