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5日,中國地質調查局自然資源綜合調查指揮中心公布,云南哀牢山4名地質調查人員因公殉職原因已查明。據公安、地質、氣象等領域專家聯(lián)合現(xiàn)場勘察,認為4人殉職原因主要是:長時間爬山導致體力消耗過大,事發(fā)區(qū)域出現(xiàn)瞬時大風、氣溫驟降等原因造成人體失溫。
弗羅斯特在《未選擇的路》中說,林子里有兩條路,我——選擇了行人稀少的那一條,它改變了我的一生。這些地質隊員選擇了行人稀少的一條路,在推動人類知識疆界的過程中,改變了我們的生活。在這里我們向所有地質工作者致敬!
在為這四名年輕的地質隊員無限惋惜的同時,我們也不禁發(fā)問為何都具有一定野外工作經驗,且有部隊服役經歷的小伙子們也會遭遇不測?哀牢山究竟有何寶、又有何險?接下來,讓我們走進秘境,一探究竟!
哀牢山位于我國云南省中部,屬于橫斷山脈云嶺的南延山體,呈北西-南東走向,山形筆直綿延,北起大理州南部,經過楚雄州和玉溪境內,南抵中越邊境紅河州的綠春縣,全長500千米,最高峰在新平縣的大磨巖峰,海拔3166米。哀牢山是李仙江和元江的分水嶺,也是云貴高原和橫斷山脈的分界。復雜的地質地貌與多變的氣候環(huán)境之下,這里孕育了悠遠的歷史文化、蘊藏了豐富的生物資源和無盡的地質礦藏。
一、悠遠的歷史文化
哀牢山充滿了神秘氣息,其得名于戰(zhàn)國至西漢時期在此存續(xù)的古哀牢國,是這個邊陲王國東部與中原王朝的“界山”。古哀牢國是我國西南邊陲重要的文明古國,擁有古老的歷史和多彩的文化,我國的56個民族中至少9個民族是古哀牢國的后裔。東漢明帝時期,滅哀牢國,“以其地置哀牢、博南二縣,并和益州西部六縣一道設置永昌郡”。自從哀牢國被滅之后,雖然所有部落人民都屬于中原王朝統(tǒng)治,但是實際上仍舊實行內部自治管理,漢唐的羈縻政策得到沿襲,直到宋朝時期,西南地區(qū)的統(tǒng)治者開始以獲得中原王朝冊封的土司一職為榮。
在西南地區(qū)的歷史上,有一段商路可以與絲綢之路相媲美,就是被稱為“南方絲路”的“茶馬古道”,云南省境內散落著很多段茶馬古道,其中新平的哀牢山腹地,明代煉鐵爐、千家寨遺址、鐵匠鋪以及客棧花店遺址等等許多遺址關隘,無不記錄了1500多年前商貿繁華的景象。更不用說云南大名鼎鼎的普洱茶,許多古樹茶王也分布于這哀牢山中。
二、豐富的生物資源
早在1981年,哀牢山就經云南省批準建立了自然保護區(qū),并在1987年晉升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經中國科學院推選,被列為聯(lián)合國“人與生物圈”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定位觀察站。保護區(qū)位于哀牢山中北段上部沿山脊呈斜狹長形的區(qū)域,南北長約102千米,東西平均寬約5千米,面積50360平方千米,在行政上分別隸屬楚雄、雙柏、新平、景東、鎮(zhèn)沅等五縣管轄。
哀牢山保護區(qū)以保護亞熱帶中山濕性常綠闊葉林,發(fā)揮水源涵養(yǎng)作用,及保護黑長臂猿、綠孔雀等珍貴野生動物為目的,是天然的動植物標本園,也是生物多樣性的熱點地區(qū)。
哀牢山植物種類豐富、類型多樣、垂直帶譜完整、過渡特征明顯,保存了和諧、穩(wěn)定的自然生態(tài)系統(tǒng)。林木蔥郁、植被茂密的亞熱帶山地植物,構成了我國常綠闊葉林面積最大片區(qū)之一。哀牢山的原始森林中古木參天、藤蔓交錯,有許多珍稀花木,如云南七葉樹、紅花木蓮、篦齒蘇鐵等,還有成片分布的杜鵑花、野山茶和馬纓花樹。
哀牢山的野生動物資源豐富,是眾多森林動物的棲息地,黑長臂猿、滇金絲猴、綠孔雀等幾十種各類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在此繁衍生息。哀牢山也是鳥類越冬的良好場所,是候鳥秋季南遷的安全通道,被稱為“鳥類王國”。據統(tǒng)計,哀牢山有鳥類323種,為全國鳥類總數(shù)的29%,其中僅畫眉鳥就有55種,占全國畫眉總數(shù)的42%,比“畫眉之鄉(xiāng)”無量山的還要多。每年秋季都有不計其數(shù)的大量候鳥從哀牢山東坡向南遷徙,當?shù)刂两襁€有百鳥朝鳳的神話世代流傳。
三、無盡的地質礦藏
哀牢山位于揚子準地臺與滇西褶皺帶兩大地質構造單元的分界處,哀牢山以東是滇中紅土高原,西面是橫斷山脈跌宕起伏的高山峽谷。作為云南省東西兩部分地貌單元和自然地理區(qū)域的分界線,哀牢山地理位置特殊,地貌形態(tài)復雜,植被茂密陰郁,局部氣候多變,至今還留有不少區(qū)域未被人類社會涉足。
哀牢山屬于第四紀以來仍在上升的斷塊山,山體高大渾厚,山頂常見殘存的高原面,氣勢磅礴,雄偉壯觀。由于山體垂直落差巨大,從山腳到山頂?shù)臍夂蜃兓浅o@著,可以觀察到明顯的植被垂直分帶。另外由于哀牢山地理位置特殊,印度洋的暖濕氣流影響到南坡,經常聚集在山麓形成無邊無際的云海,而與之相反,北面的元江河谷異常干熱,是云南最熱的地方,冬日的氣溫也能達到30℃,成為各種作物的生長樂土。
作為云貴高原的西緣,哀牢山的喀斯特地貌景觀也很豐富,碳酸鹽巖沿李仙江的支流者干河呈帶狀分布,使得石林、峰叢、孤峰、溶洞等喀斯特景觀層出不窮。在哀牢山的西北端,有兩處土林景觀,大理南澗土林和普洱景東土林,南澗土林渾厚壯闊、色彩明艷,景東土林棱角分明、色彩深邃。和元謀土林、永德土林一起并稱云南四大土林。在哀牢山的南端,紅河的哈尼族世代耕作,在山坡上修筑出了舉世聞名的元陽梯田,成為不朽的農業(yè)奇跡,也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典范,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哀牢山地區(qū)蘊藏著豐富的礦產資源,如金、銀、銅、大理石、花崗巖、水晶等,其中哀牢山金礦帶的探勘開發(fā)意義重大。在哀牢山變質帶上,由北向南依次分布著老王寨金礦、墨江金礦、大坪金礦等重要的金礦場,是我國重要的金礦成礦區(qū)域,其中鎮(zhèn)沅老王寨金礦探明儲量超過100噸,是令世人矚目的特大型金礦。
哀牢山不僅有悠遠的歷史文化、豐富的生物資源、無盡的地質礦藏,在人跡罕至的山林腹地,同樣也充滿著危險。由于深山區(qū)域森林郁閉度很高,林下環(huán)境潮濕陰冷,加之復雜的地形地貌和多變的局部氣候,使得在森林中穿行考察極其困難,即便對于當?shù)厣矫褚步^非易事。自古以來都被視為南方瘴癘之地的哀牢山,山高谷深、溝壑縱橫,加之野獸出沒、磁場紊亂,成為常人難以深入的秘境之地,但同時也成為了科學考察、深山探寶的重點地區(qū),伴隨著科技手段與后勤保障的不斷創(chuàng)新,地質勘探與資源調查的工作條件相較從前已經大為改善,然而還是有許多危急險境需要野外科考隊員不辭辛勞、奔赴山海。為了完成考察工作,一代一代的開拓者選擇忘我奉獻、勇往直前。向所有從事野外勘探和資源調查的地質隊員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