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來說說《山海經(jīng)》中的上古怪蛇。
說起蛇,大家都不寒而栗,因為從古至今,蛇就是危險的象征。它們種類繁多,適應性強,無論是森林、平原還是沙漠,甚至北極都有它們的身影。在上古的洪荒大澤時期,蛇就是各個山頭水域的重要角色。
1
神話與現(xiàn)實之“長蛇”與網(wǎng)紋蟒
“北二百八十里,曰大咸之山,無草木,其下多玉。是山也,四方,不可以上。有蛇名曰長蛇,其毛如彘豪,其音如鼓柝?!保ü?jié)選《山海經(jīng)》)
在大咸山中有一種長蛇,身上長著像豪豬刺一樣的鋼針,發(fā)出的聲音就像小時候走街串巷的那位賣豆腐大叔的木棒子聲,還好小編沒在上古不然聽到這聲音,還以為賣豆腐的來了……
言歸正傳,長蛇可謂是《山海經(jīng)》中數(shù)一數(shù)二的大蛇了,根據(jù)書中記載,它生活在山中的平原地帶,既然叫長蛇,那“長”肯定就是它的特征了,至于多長,書中并未提及,但是能在一座山上盤踞成為一方霸主,想必不是個只吃花花草草的小可愛。
要說當今世界上最長的蛇,網(wǎng)紋蟒肯定位居榜首。網(wǎng)紋蟒分布于東南亞的雨林和稀樹的平原及草原地帶,通體呈灰色或橄欖色,具有黑、黃和淺灰色網(wǎng)狀斑紋,眼睛呈橘紅色,瞳孔豎置,頭部兩條清晰的飾紋貫穿于它的眼眶,讓人看起來威懾力十足。它雖然身體較為纖細,確是兇猛的捕食者,這種體型能達到10米左右的巨大蟒蛇,是當今世界上最大的蛇類之一。
網(wǎng)紋蟒
網(wǎng)紋蟒是體型最長的蛇,它通體肌肉發(fā)達,纏繞力強,性情兇猛,卵生,與最重的綠水蚺齊名。圖為網(wǎng)紋蟒在吞食獵物。
2
神話與現(xiàn)實之“巴蛇”與綠水蚺
“巴蛇食象,三歲而出其骨,君子服之,無心腹之疾。其為蛇青赤黑。一曰黑蛇青首,在犀牛西?!保ü?jié)選《山海經(jīng)》)
傳說在上古時期,有一種以白玉象為食的大型蛇類叫做巴蛇,它每吃完一餐要過三年的時間才能將消化不完的象骨吐出來。都說貪心不足蛇吞象,這放在《山海經(jīng)》宇宙觀里,可是妥妥的現(xiàn)實啊。
據(jù)說巴蛇一開始也只是吃白玉象這種動物,不過后來就連路過的行人也一同吞進腹中,于是黃帝派出大羿(注意這里是大羿不是后裔,射掉九個太陽的也是大羿)將其射殺,被斬斷的身軀就變成了現(xiàn)在的巴陵。
聽完神話我們再談談如今世界上最重的蛇類——綠水蚺。
綠水蚺生活在南美洲北部的熱帶雨林和泥沼中,通體在6~10米之間,聽起來好像它不如網(wǎng)紋蟒大,其實不然,綠水蚺雖然體長相比網(wǎng)紋蟒略遜一籌,但是體重確把它推向了食物鏈的頂端。
一條成年的綠水蚺體重大約在220公斤左右,這種擁有野豬般腰圍的龐然大物,讓人看到只會膽戰(zhàn)心驚,再加上它全身布滿墨綠色圓形斑紋,與森林的顏色交相呼應,讓它在光線不佳的熱帶雨林中宛如隱形了一般。當它抬起頭,眼眶上的橘黃色的條紋就像長了角一樣,怪不得南美洲當?shù)赜行┎孔灏阉敵缮衩饕粯映绨荨?/p>
1997年 路易斯·羅沙 導演的《狂蟒之災》劇照,上圖是根據(jù)綠水蚺為原型所創(chuàng)作的巨蟒。
3
神話與現(xiàn)實中都存在的“白蛇”
“西二百里,曰泰冒之山,其陽多金,其陰多鐵。浴水出焉,東流注于河,其中多藻玉,多白蛇。”
“又北三百里,曰神囷之山,具上有文石,其下有白蛇,有飛蟲?!?/p>
“又南九十里,曰柴桑之山,其上多銀,其下多碧,多泠石赭,其木多柳芑楮桑,其獸多麋鹿,多白蛇、飛蛇。”(節(jié)選《山海經(jīng)》)
《山海經(jīng)》中記載泰冒山、神囷山、柴桑山上多白蛇,雖然只是寥寥幾筆帶過,但是卻能看出,這種白蛇可是十分多見啊。古往今來人們也對白蛇的題材十分熱衷,比如民間愛情故事《白蛇傳》就是最好的證明,而且現(xiàn)實中確實有一種俗稱白娘娘的小白蛇。
白化德州鼠蛇
白化德州鼠蛇,俗稱白娘子、白娘娘,是游蛇科錦蛇屬下的一種無毒蛇,卵生,主要生活在北美地區(qū)的森林地帶,它是德州鼠蛇的一個變異品種。一般身體可達兩米以上,雖然體型有些嚇人,卻有一顆“安靜的小淑女”心性,只要不是故意惹毛它們,一般不會攻擊人類。而且它們通體雪白,眼睛又大又圓,妥妥的“白雪公主”一枚。讓人直呼原來蛇也可以這般漂亮,實屬不易。
白化德州鼠蛇蛇蛋,蛇蛋與鳥蛋不同,它們表面略微粗糙,質(zhì)地較軟,好像皮革質(zhì)地一般,一般蛋形呈橢圓形或圓柱形居多。
《山海經(jīng)》中還有相柳、肥遺、騰蛇、鳴蛇等等。有的兇猛,能掀起滔天巨浪;有的一頭兩身,能引起大旱災;有的吞云吐霧,每天想著蛻皮飛升。這些不一樣的怪蛇,使《山海經(jīng)》千百年來為世人所著迷,成為了書中最具特色的一大亮點,同時也為后世人們考察上古時期的動物環(huán)境,提供了重要線索。
/
來源:大美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