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

追夢“后冬奧”:借奧運“冬”風,揚冰雪熱情

北京科技報
原創(chuàng)
愛科學 懂科技 有未來,北京科技報出品
收藏

|| ||

撰文/記者 呂冰心 編輯/丁林

新媒體編輯/李云鳳

采訪專家

李曉鳴(北京市冬季運動中心副主任、北京市滑雪協(xié)會主席)

劉 莉(北京服裝學院教授)

袁燕軍(北京市科學技術研究院副研究員)

2022年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落下帷幕已經(jīng)月余。這屆簡約、安全、精彩的盛會在人們的心中點燃了對冰雪運動的熱情和向往。

4月8日召開的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總結表彰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七年磨一劍,砥礪再出發(fā)。我們要積極謀劃、接續(xù)奮斗,管理好、運用好北京冬奧遺產(chǎn)。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既有場館設施等物質遺產(chǎn),也有文化和人才遺產(chǎn),這些都是寶貴財富,要充分運用好。要繼續(xù)推動冰雪運動普及發(fā)展,強化戰(zhàn)略規(guī)劃布局,把群眾冰雪運動熱情保持下去。”

▲4月6日,游客在北京奧林匹克公園參觀安放此處的“大雪花”主火炬臺(圖片來源:中國日報)

在后冬奧時代,我們該如何繼承并運用好冬奧遺產(chǎn),讓雪花繼續(xù)綻放,惠及更多人,讓冰雪運動持續(xù)地發(fā)展下去?

“改變是從2015年北京冬奧會申辦成功開始的。嚴格意義上講,只有在我們成功申辦冬奧會以后,中國實際上才有了真正意義上的大眾冰雪運動的發(fā)展推廣和普及。也只有冬奧會成功申辦以后,我們才有了冰雪運動‘南展西擴東進’戰(zhàn)略,才有‘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也正因為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的成功舉辦,才能利用冬奧遺產(chǎn)和熱度把中國的冰雪運動推向更高、更深、更廣的一個層面?!北本┦卸具\動中心副主任、北京市滑雪協(xié)會主席李曉鳴對記者說道。

“發(fā)展大眾冰雪運動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但北京冬奧會絕對可以算是新的起點和助推器。冬奧會的籌辦和成功舉辦,極大地帶動和推動了中國冰雪運動的發(fā)展?!崩顣曾Q說。

▼ ▼ ▼

場館賽后利用:“雪飛天”已成熱門打卡地

3月20日,首鋼園迎來全面開放的首個周末。早春時節(jié)雖仍有寒意,但園區(qū)內(nèi)已是游人眾多、熱鬧非凡。一眼望去,園區(qū)內(nèi)“冬奧”氣息濃厚,多處可見奧運五環(huán)和冰墩墩元素。

(攝影:呂冰心)

“你往上面看,運動員應該是在那個區(qū)域起跳,在空中飛行一段時間后在這個區(qū)域著陸的。”在大跳臺下,圍觀的游客一邊仰望這座“飄逸”壯觀的建筑,一邊熱烈討論著冬奧比賽期間發(fā)生過的情景。

首鋼滑雪大跳臺“雪飛天”既是中國冬奧代表團的“雙金福地”,也是“雙奧之城”北京的一大標志性奧運遺產(chǎn)。憑借頗具中國風的外形以及自帶的工業(yè)景觀背景的優(yōu)勢而“圈粉”無數(shù),成為很多游客來首鋼園區(qū)打卡的第一站。

來自首鋼新聞中心的數(shù)據(jù)顯示,前一天通過“AI尚首鋼園”小程序預約入園的游客人數(shù)超過15000人。這一可喜數(shù)據(jù)背后承載的,是人們對實地感受冬奧現(xiàn)場和氛圍的期待,以及對冰雪運動的向往之情。

記者在現(xiàn)場看到,不少游人在大跳臺下拍照留念,有的還通過打視頻電話的方式與遠方親友分享眼前冬奧景觀。

▲游客在首鋼大跳臺附近打卡拍照(攝影:呂冰心)

首鋼滑雪大跳臺是本屆冬奧會北京賽區(qū)唯一的雪上比賽場館,也是世界上第一個永久保留的滑雪大跳臺場地。其賽后利用的模式,將為未來的奧運場館起到重要的示范作用。

北京首鋼園運動中心副總經(jīng)理郭曉民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曾表示,“作為一個獨具匠心的比賽場館,我們將充分利用首鋼滑雪大跳臺IP?!备鶕?jù)初步方案,首鋼滑雪大跳臺賽后利用主要圍繞舉辦世界級賽事、專業(yè)運動員訓練、承接首發(fā)首秀首展商業(yè)活動、市民文化娛樂等場景,增加普適性和惠民性,大跳臺在一年四季都將得到充分利用。

▲4月初時值清明假期,游客在北京首鋼滑雪大跳臺下享受春光,體驗奧運氣氛(圖片來源:新華社)

除了首鋼滑雪大跳臺之外,大部分冬奧會場館也將于近期向公眾陸續(xù)開放。人們在部分場館中除了參觀打卡,更可享受到在世界級比賽場地運動的獨特體驗。

例如,“冰立方”比賽大廳計劃于4月中下旬開放,將邀請觀眾體驗冬奧運動員流線,走進保留賽時元素的裝備區(qū)、更衣間,甚至體驗投擲冰壺、模擬賽時頒獎。而“冰立方”冰上運動中心也計劃于6月首次對外開放。

國家速滑館“冰絲帶”目前也已分批次邀請建設者、運行團隊人員及家屬進場參觀體驗,這既是對冬奧人的回饋致敬,也是今年5月正式開業(yè)前進行的“壓力測試”。屆時,公眾還將近距離接觸本屆冬奧會上幫助運動員屢創(chuàng)佳績的“最快的冰”。

▲4月10日,“冰絲帶”賽時照明全開,場館設計、施工、制冰、監(jiān)理等領域的建設者代表及家屬走進場館拍照打卡,體驗見證榮耀的“最快的冰”(圖片來源:新華社)

實際上,本屆冬奧會和冬殘奧會是《奧林匹克2020議程》頒布之后,第一屆從籌辦之初就全面規(guī)劃管理奧運遺產(chǎn)的奧運會。創(chuàng)造豐厚的冬奧遺產(chǎn),能為廣大民眾、主辦城市和國家?guī)黹L期收益,是北京冬奧會籌辦工作的重要內(nèi)容,也是落實“綠色、共享、開放、廉潔”辦奧理念的具體行動。

關于場館的賽后利用問題,“北京方案”明確了“重復利用、綜合利用、反復利用”的原則,眾多冬奧場館將積極申辦、舉辦高水平賽事,開展文旅和綜合開發(fā),并向社會開放。

▼ ▼ ▼

冬奧科技成果下沉,惠及普通民眾

“科技冬奧”是本屆北京冬奧會的一大亮點??萍挤秲菏愕拈_閉幕式、比賽場館、國產(chǎn)冬奧服裝等等,都給人們留下深刻的印象。令人滿懷期待的是,不少“冠軍級別”的冬奧科技成果在賽后并沒有被束之高閣,而是正在逐步走進普通大眾的生活中。

以國產(chǎn)冬奧服裝為例,科技部國家重點研發(fā)計劃“科技冬奧”重點專項《冬季運動與訓練比賽高性能服裝研發(fā)關鍵技術》項目總負責人、北京服裝學院教授劉莉向記者介紹,本屆冬奧會上,中國奧運健兒所穿的就是我國自主設計的“戰(zhàn)袍”。

▲中國速滑運動員高亭宇的比賽服在進行風洞測試(圖片來源:北京服裝學院)

如何將冬奧服裝中的科技成果進行轉化應用?劉莉表示,服裝與我們的國計民生聯(lián)系很緊密,所以轉化是必要的。其中,“護、暖、美”與公眾的需求更貼合。比如,針對“暖”的特性,就是將高效保暖往老百姓的服裝中進行轉化?!霸谶@方面,我們也做了不少品牌的孵化和合作,給他們做一些設計,目前這些產(chǎn)品已經(jīng)應用在了老百姓的終端,甚至還給油田、邊防人員設計了保暖背心,實現(xiàn)了較好的效果。”

“美”也比較容易實現(xiàn),劉莉介紹,現(xiàn)在有一些面向俱樂部的合作,同時還有花樣滑冰和藝術體操項目的服裝設計內(nèi)容。

“護”對于冰雪運動也很重要,無論是初學者還是資深冰雪運動愛好者都對此有需求,但是相比較而言,“護”在產(chǎn)品成熟度上還有距離,目前還沒有往大眾市場延伸。主要原因在于,國內(nèi)做護具的專業(yè)品牌比較少,做好市場推廣還有一段距離。

其他冬奧科技也正在走向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北京市科學技術研究院副研究員袁燕軍向記者介紹,在冬奧會相關的冰雪裝備技術方面,我國自主研發(fā)的國產(chǎn)化造雪機、壓雪車、雪蠟車目前已經(jīng)在部分滑雪場應用,為公眾參與冰雪運動提供服務;幫助中國運動健兒訓練的智能化滑雪模擬訓練器材,也已經(jīng)在各種場合投入應用,人們甚至在商場里也能看到這些訓練器材,不論男女老少都可以隨時體驗滑雪的樂趣。

(攝影:呂冰心)

“這些技術,無論是對‘三億人上冰雪’的目標,還是對未來冰雪運動的推廣,都是一個很大的支撐?!痹嘬娬f。

由于相關產(chǎn)業(yè)起步較晚,目前為止,國內(nèi)的滑雪板等冰雪運動相關運動裝備大多是進口的。在袁燕軍看來,本屆冬奧會正是一個好的契機—市場需求的增大,要求我們匹配更多的研發(fā)實力,助力冰雪運動。

“‘科技冬奧’不僅是讓科技助力奧運賽事的籌辦、舉辦,實現(xiàn)精彩非凡卓越,也是借助奧運來推動科技創(chuàng)新并惠及相關產(chǎn)業(yè)發(fā)展的有效平臺?!彼f。

▼ ▼ ▼

興趣引領,提升冰雪運動的生命力

在申辦本屆冬奧會的過程中,中國曾向國際社會作出過“帶動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的莊嚴承諾。

▲北京市石景山區(qū)廣寧街道高井路社區(qū)是全國首個“冬奧社區(qū)”,社區(qū)組織的冬季滑冰、滑雪活動深受居民喜愛,而輪番登場的旱冰、旱地冰壺、桌面冰球也讓四季健身成為可能(圖片來源:央廣網(wǎng))

而根據(jù)國家統(tǒng)計局統(tǒng)計數(shù)據(jù),從北京冬奧會申辦成功至2021年10月,全國參與冰雪運動的人數(shù)為3.46億,冰雪運動參與率超過24%,“帶動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的承諾已經(jīng)實現(xiàn)。

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總結表彰大會上指出,“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成為現(xiàn)實,人民群眾獲得感顯著增強。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的籌辦、舉辦,推動了我國冰雪運動跨越式發(fā)展。冰雪運動跨過山海關,走進全國各地,開啟了中國乃至全球冰雪運動新時代。

記者走訪北京某知名連鎖室內(nèi)滑雪培訓機構時了解到,自今年冬奧會舉辦以來,進店體驗滑雪的青少年和成年人數(shù)量明顯變多。

滑雪教練員楊松對記者說,“還有一個有趣的變化是:以前報名學單板的學員比較多,自從谷愛凌奪冠后,學雙板的人也變多了。”在這些新學員中,兒童和青少年的占比高達七成。

▲在北京某室內(nèi)滑雪培訓機構,教練員正在模擬機上教學員練習雙板滑雪(攝影:呂冰心)

“這就是冬奧會的帶動作用—大家對奧林匹克精神和冰雪運動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后,開始崇尚這項運動,并自覺參與和傳承。”袁燕軍說道。

李曉鳴也強調(diào)了興趣愛好對于大眾參與冰雪運動的重要性?!爸挥袑┑冗\動產(chǎn)生發(fā)自內(nèi)心的真正喜愛,才能夠克服現(xiàn)實困難,持續(xù)長久地參與其中?!?/p>

正因如此,李曉鳴擔任主席的北京滑雪協(xié)會每年會舉辦大型的公益課宣傳滑雪知識,為學員解讀如何挑選雪板等滑雪器材、做好安全防護等問題,通過這種方式向青少年傳播冰雪知識和滑雪知識。此外,該組織每年還積極舉辦各種冬令營、夏令營活動,并利用一些自然水面組織冬季滑雪、滑冰、嬉雪等活動,激發(fā)市民尤其是青少年參與滑雪運動的積極性和熱情。

在北京市體育局的支持下,北京市滑雪協(xié)會還組建了由在校中小學生組成的北京市青少年滑雪隊,這是目前全國唯一的青少年滑雪隊。李曉鳴表示,通過這種方式,也可以進一步帶動和鼓勵更多的青少年“小手拉小手”參與冰雪運動。

▲隨著2022年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封閉管理工作的完成,奧林匹克公園中心區(qū)自4月6日恢復對外開放,吸引眾多游客前來(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 ▼ ▼

突破時間限制,讓冰雪熱情長盛不衰

推廣冰雪運動,當然不能只靠奧運場館。國家體育總局群眾體育司副司長邱汝曾在公開場合透露,截至2021年初,全國已有654塊標準冰場,較2015年增幅達317%;已有803個室內(nèi)外各類滑雪場,較2015年增幅達41%。李曉鳴介紹,目前北京市已有20余家滑雪場,50多家冰場,這比2015年以前,也有了很大幅度的提升。

其實,我國的大眾冰雪運動不僅在空間上實現(xiàn)了增長。有一些技術,甚至讓參與者突破時間層面的限制,在非雪季也能自由訓練。

這里就不得不提到旱雪技術的應用,被形象地稱為“金針菇”的雪毯。這種模擬滑雪材料采用特殊塑料制成,呈一簇簇整齊排列的芽狀。近看這些結構頭頂圓圓,支撐的頸部約一根手指長,遠看特別像一叢金針菇。

▲在成都新區(qū)旱雪場,運動員在“金針菇”打造而成的旱雪道上進行日常滑雪訓練?!敖疳樄健焙笛┨耗壳耙殉隹诘矫绹?、日本、奧地利等十余個國家和地區(qū),并在中國北京、南京、佛山等多個四季滑雪場投用(圖片來源:環(huán)球網(wǎng))

據(jù)了解,從觸感、聲音和滑行感受方面來說,“金針菇”對真雪能有90%的模仿度。從整體外觀上看,“金針菇”雪毯與真雪也十分相似。旱雪技術起源大約于50余年前,10年前發(fā)展成為梳子式和刷子式兩種,這些材料沒有彈力,摔倒在上面特別疼。相比較而言,“金針菇”雪毯韌性更強,塑料結構就像一根根彈簧,優(yōu)勢明顯。

此外,有時一些室內(nèi)的滑雪模擬機也會用于開展比賽,李曉鳴介紹,已經(jīng)連續(xù)舉辦5年的全國青少年世紀滑雪挑戰(zhàn)賽,就是通過這種方式在非雪季進行的。

說起滑雪摔跤,李曉鳴提醒大眾:滑雪是有一定風險性的運動,初學者容易受傷。因此在冰雪運動普及的過程中,相關運動安全也需要引起重視。

有人調(diào)侃,“雪道的盡頭是骨科醫(yī)院”,這雖然是經(jīng)過一定夸張的玩笑話,但滑雪愛好者確實要根據(jù)自身的經(jīng)驗和技術水平,選擇適合于自己的雪道運動。不論是滑雪前還是滑雪過程中,我們都要做好相關的安全防護,比如聘請專業(yè)的教練員進行輔導、購買人身意外傷害保險、選擇合適的安全防護裝備、運動前適當熱身等等。只有首先保障了安全,冰雪運動才能保持長盛不衰的生命力和持久力,從中收獲健康和樂趣的人才會越來越多。

出品:科普中央廚房

監(jiān)制:北京科技報 | 北科傳媒

歡迎分享到朋友圈

未經(jīng)授權謝絕轉載

評論
演繹無限精彩
大學士級
發(fā)展大眾冰雪運動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但北京冬奧會絕對可以算是新的起點和助推器。
2022-04-20
文峰社區(qū)劉洪柱
太師級
偉大的祖國成功舉辦了一屆“冬奧會”。
2022-04-21
科普中國俄體鎮(zhèn)023
大學士級
2022-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