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的春天,播撒改革開放的種子科普時報 2021-05-16 作者:王渝生 |
1978年3月18日,早春二月,萬物復蘇,全國科學大會在北京召開。“科學技術是生產力”“知識分子是工人階級自己的一部分”“四個現(xiàn)代化的關鍵是科學技術現(xiàn)代化”“我愿意當大家的后勤部長”,鄧小平代表黨中央作的開幕詞中的這些話,讓知識界沸騰了,真切地感受到科學的春天來到了。而且,這不僅僅是科技界迎來了“科學的春天”,也是為1978年底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啟改革開放的序幕作好了充分的準備,營造了強烈的氣氛,是“播撒改革開放種子的春天”。
鄧小平特別強調“科學技術是生產力”。10年后的1988年,他會見外賓時又說:“過去說,馬克思講過科學技術是生產力,這是非常正確的?,F(xiàn)在看來,這樣說可能不夠了,恐怕是第一生產力?!编囆∑街v“第一”,不僅僅是講排序,他講的是重要性:因為科技“第一重要”推動了其他的生產力。鄧小平還說過:“如果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那么,知識分子就不是老九,而是第一。”這是他多年獨立觀察思考得出來的結論,也符合當代世界發(fā)展的實際。
鄧小平對現(xiàn)代社會里科學技術的作用和知識就是力量的認識,是極其深刻的。
在全國科學大會上,有成就的先進科技工作者和先進集體受到了表彰。這次大會是中國共產黨在粉碎“四人幫”之后,國家百廢待興的形勢下召開的一次重要會議,也是新中國科技發(fā)展史上繼1956年黨中央在關于知識分子會議上提出“向科學進軍”后又一次具有里程碑意義的盛會。
大會審議通過了《1978—1985年全國科學技術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確定了8個發(fā)展領域和108個重點研究項目,為改革開放新時期國民經(jīng)濟和科學技術的基本方針政策奠定了理論基礎。
全國科學大會開了整整14天。在3月31日舉行的閉幕式上,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國科學院院長郭沫若發(fā)表了熱情洋溢的閉幕詞:“春分剛剛過去,清明即將到來?!粘鼋t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這是革命的春天,這是人民的春天,這是科學的春天!讓我們張開雙臂,熱烈地擁抱這個春天吧!”
科學的春天,是播撒希望的春天,也是改革開放的先聲,揭開了改革開放的序幕。
1978年12月18—22日在北京舉行中國共產黨十一屆三中全會。全會中心議題是討論把全黨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上來,并提出了“大力加強實現(xiàn)現(xiàn)代化所必需的科學和教育工作”的決議。
1978年12月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發(fā)明獎勵條例》,恢復了國家發(fā)明獎,1979年11月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科學獎勵條例》,設立了國家自然科學獎,這些激勵政策表明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對科學技術人才發(fā)展的大力支持。
1979年,屠呦呦等人研制成功治瘧新藥青蒿素榮獲1979年國家發(fā)明獎。
1981年,袁隆平培育成功秈型雜交水稻榮獲國家發(fā)明特等獎。
1982年,潛艇水下發(fā)射導彈圓滿成功。
1983年,銀河億次巨型計算機系統(tǒng)研制成功。
1985年3月,黨中央發(fā)布了《中共中央關于科學技術體制改革的決定》,提出了“經(jīng)濟建設必須依靠科學技術、科學技術工作必須面向經(jīng)濟建設”的戰(zhàn)略方針和“尊重科學技術發(fā)展規(guī)律,從我國的實際出發(fā),對科學技術體制進行堅決的有步驟的改革”的主要內容:改革運行機制、組織結構和人事制度等,以便造成人才輩出、人盡其才的良好環(huán)境。科技體制改革的進程全面展開 。此后《國務院關于進一步推進科技體制改革的若干決定》《國務院關于深化科技體制改革若干問題的決定》等文件相繼出臺,深化了科研道路的探索方向。
中國人應當以自己的方式發(fā)展自己的高科技。在鄧小平的決策下,中國把發(fā)展高技術及其產業(yè)確定為改革開放新時期科技工作的一項重要戰(zhàn)略任務。1986年3月,鄧小平親自批準實施“高技術研究發(fā)展計劃”(即“863計劃”),選擇了信息技術、生物技術、自動化技術、航天技術、激光技術、新能源、新材料等7個領域作為重點,并組織優(yōu)秀科技隊伍,跟蹤世界高技術的發(fā)展。
1988年,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對撞成功,實現(xiàn)了鄧小平“中國必須在世界高科技領域占有一席之地”的戰(zhàn)略目標。
1989年,我國超導研究取得世界領先成果。
1991年,我國第一個核電站——秦山核電站并網(wǎng)發(fā)電。
1992年,“銀河—2”10億次巨型計算機系統(tǒng)通過鑒定。
1994年,中國工程院成立,同1949年成立的中國科學院一道,在我國自然科學研究和工程技術發(fā)展方面并駕齊驅。
撫今追昔,感慨萬千!有了43年前科學的春天,才有了后來改革開放的春天,科教興國的春天,中國特色自主創(chuàng)新的春天,新時代創(chuàng)新驅動發(fā)展的春天!
?。ㄗ髡呦祰医逃稍兾瘑T會委員,中國科技館原館長、研究員)
責任編輯:xujinghui
上一篇:包裹哲學內核的奇幻心靈之旅
下一篇:科技助力泥石流災害預警防控




最新文章
-
為何太陽系所有行星都在同一平面上旋轉?
新浪科技 2021-09-29
-
我國學者揭示早期宇宙星際間重元素起源之謎
中國科學報 2021-09-29
-
比“胖五”更能扛!我國新一代載人運載火箭要來了
科技日報 2021-09-29
-
5G演進已開始,6G研究正進行
光明日報 2021-09-28
-
“早期暗能量”或讓宇宙年輕10億歲
科技日報 2021-09-28
-
5G、大數(shù)據(jù)、人工智能,看看現(xiàn)代交通的創(chuàng)新元素
新華網(wǎng) 2021-09-28